美國國務卿克里2月14日至15日訪問中國,恰巧趕上中國時間和美國時間的西方節日——“情人節”。
此前來自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聲明稱,克里將在訪華期間重申,美國致力于尋求與中國建立一種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系,并歡迎一個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和平與繁榮的中國崛起。
精心安排還是純屬巧合?提前釋放的“善意”和恰逢其時的“情人節”是否預示著中美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將引領兩國關系打開新篇章?
二戰以來,中美曾相對穩定地經歷了幾個發展“親密關系”的時期:
二戰期間,中美曾作為盟友在抵抗法西斯侵略、捍衛世界和平的正義之戰中并肩攜手,美國支援了中國抗戰,中國則在亞洲戰場作出了戰略性貢獻。
上世紀70年代冷戰期間,在共同抵御蘇聯威脅、美國深陷越戰泥潭的背景下,中美關系開始解凍。70年代末,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這一時期,中國也開始調整國內政策和對世界形勢的判斷,將經濟建設確定為中心任務。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建交后中美維持了10年的“蜜月期”。
新世紀伊始“9·11”事件后,反恐成為美國第一要務。小布什政府一改上任之初對華政策的強硬“牛仔作風”,開始致力于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在不放棄對華防范和牽制的同時,不得不視中國為利益攸關方。雙方在政治、經濟、安全、人文等方面合作不斷擴展,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穩定的狀態。
奧巴馬政府上臺后,中美關系總體保持了積極穩定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兩國元首安納伯格莊園會晤達成的共同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共識,規劃了一個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好愿景。
從上面的經驗中,可以歸納出有助于拉近中美關系的幾個要素: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大國責任,摒棄意識形態偏見的務實合作需要,兩個重量級大國無法彼此忽視的相互借重,雙方政治家正確的、基于國內國際形勢的決斷和勇氣。
那么,以上因素是否也會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構成助力呢?當然是,而且在全球化迅猛發展、中國加速崛起的今天,助力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共同而特殊的大國責任。現在,不知美國是否也意識到,維護二戰后國際秩序和中美曾為之攜手奮戰的、來之不易的反法西斯勝利果實并非中國一家之責。盡管美國意識形態偏見和自以為是的“雙重標準”猶存,但其不能否認的是:在雙方全方位務實合作已呈現如此規模、中國分量已如此舉足輕重、中美“利益共同體”已如此緊密的今天,因意識形態偏見動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奶酪實非明智之舉。尤其是在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的當下,中美聯手雖不能包治百病,但離開中美合作,任何重大國際問題就難以解決。
誠然,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一直存在,對中國崛起和雙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的焦慮使美國對華心態格外敏感復雜,也使中美現在“相愛容易相處難”。但是,美國應該清楚,過去30多年里,中國在現存國際秩序內發展,中國不是這一秩序的挑戰者。只要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關切,中國就無意與美國為敵。若美國“重返亞太”是為了對沖中國這一“假想敵”,那么幾年來的實踐應該可以證明,某些國家刻意偽造來自中國的“戰爭威脅”、狐假虎威地滿足一己私利的行徑才是美國真正的麻煩。如何解套?這恰恰需要美國審時度勢的政治決斷與勇氣。
正是這一兩面性的存在,即使是在這溫情、浪漫的日子里,我們也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克里會在“情人節”對中國“甜言蜜語”,轉頭可能又會對日本強調盟友責任、“秀親密”。但是,雙方基于理性政治決斷和現實需要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大勢不可逆轉,不容逆轉。也許雙方既不被“甜言蜜語”沖昏頭腦,也不因“冷言冷語”大動肝火,更不因第三者的“閑言碎語”搖擺不定的“斗”而不“破”、一路相攜前行才是真正成熟的“親密關系”吧。祝中美關系“情人節”快樂!(國際問題觀察員 何 璘)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