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已故前首相岸信介的外孫、已故外相安倍晉太郎的次子。2012年12月安倍再度執政以來的言行,充分暴露了其右翼鷹派思想體系與其外祖父岸信介一脈相承。
岸信介1936年至1937年曾任偽滿政府實業部總務司司長、產業部次長、總務廳次長。1939年回國后曾任內閣商工省政務次官,后來任東條英機內閣商工大臣。戰后,岸信介曾被作為甲級戰犯嫌疑犯受到關押,但因其親美反共立場頗得美國青睞而于1948年獲釋。其后,岸信介成為戰后日本政界右翼的鼻祖,被稱為“昭和妖怪”。岸信介1957年至1960年任日本首相期間推行反共反華政策。他還強烈主張修改戰后日本憲法。1981年10月,岸信介任會長的“自主憲法期成同盟”糾集了280多名議員參加,發表了“第一次憲法修正案”。他力主增強軍備,并企圖修改警察職務法恢復戰前的“治安體制”;他推動修改教科書,為侵略歷史翻案。1957年岸信介當選首相后首先出訪的是印度,對在東京審判時為日本侵略罪行辯護的印度法官帕爾“感恩”。他還出訪臺灣,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1960年,岸信介不顧國內民眾強烈反對而強行修訂日美安全條約,并宣稱臺灣包括在該條約“遠東”地區適用范圍,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領土主權。
安倍晉三從小受到這種政治世家的熏陶。他曾毫不掩飾地承認:在政治上“與其說是繼承了父親不如說是繼承了外祖父(岸信介)的DNA”。這主要表現在安倍右翼的歷史觀、戰爭觀,以及主張修改戰后日本憲法等問題上。安倍從小受到岸信介的寵愛,1961年上成磎小學也是與該校有私交的岸信介推薦的。1977年安倍晉三畢業于日本成蹊大學政治學專業,1982年起擔任其父安倍晉太郎外相的政治秘書,學習從政。
1993年首次當選眾議員的安倍晉三,立即加入自民黨內原岸信介派的組織“清和研究會”。1994年安倍任“自民黨歷史研究委員會”委員,開始有系統地開展美化侵略歷史的活動,該機構組織出版《大東亞戰爭的總結》一書,發給自民黨議員人手一冊。1995年安倍任“終戰50周年國會議員聯盟”要職,竭力反對日本國會通過承認侵略歷史的“不戰決議”。1997年他任右翼團體“日本會議國會議員懇談會”的防衛、外交、領土問題項目的首席委員。安倍從2000年起歷任森喜朗內閣、小泉內閣官房副長官,負責日本政府的內外情報工作;2001年起擔任“神道政治聯盟國會議員懇談會”事務局長,積極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2006年首次當選日本首相期間便效仿岸信介出訪印度,并專門看望了印度法官帕爾的兒子,表示敬意。安倍最大政治目標就是實現其外祖父岸信介修改日本憲法的夙愿。安倍還從岸信介那里繼承了性格倔強的一面。他再度執政后不顧國內反對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其做法也與岸信介頗為相似。
而更加危險的是,安倍晉三與岸信介相比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認為,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偉人”。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的所作所為,與伊藤博文內閣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年后的今天,安倍在元旦講話中宣稱要建立所謂“強大日本”。這條安倍路線給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系蒙上陰影,讓人們對日本未來發展道路更加警惕。
(作者為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