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系在安倍執政時期將繼續面臨諸多考驗。日本首次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提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主要矛頭針對中國,但日本并未放棄“戰略互惠關系”提法。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日本繼續堅持錯誤立場,強調不存在領土爭議和從未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但同時提出就相關海域及空中進行危機管理機制的談判。
2014年,日本的兩手對華政策、日本領導人錯誤的歷史認知、特殊的敏感年份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很可能對中日關系產生負面影響。2014年是日本根據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大力增強軍事力量的元年,日本將努力形成和鞏固針對中國的海空優勢,并謀求行使集體自衛權。這會使中日矛盾在戰后第一次成為東北亞地區的主要矛盾。一旦在釣魚島海域發生擦槍走火,后果將不堪設想。但是,在現行憲法被修改之前,日本尚難主動對外發動戰爭,2014年的中日關系有可能處于一種“冷和平”狀態。
2014年東北亞首腦外交會比較活躍。安倍內閣將爭取奧巴馬在4月訪日,繼續把話題鎖定中國,讓奧巴馬在釣魚島等圍上明確表態支持日本,日美協防釣魚島。日俄雖建立起“2+2”會議機制,但實際上南轅北轍,俄羅斯不愿同日本一起敵對中國。中國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各國領導人將踴躍參會。中國同周邊主要國家的關系會繼續得到改善。作為努力的方向,中美日俄四大國應該同時謀求改善,共同締造“安全、合作、統合”的新甲子。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副院長 劉江永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