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于整個拉美而言,“去門羅主義”是一件大事。奉行190年之久的門羅主義一直是美國在拉美的既定最高戰略,卻在11月19日以國務卿克里講話的方式宣告結束。在曼德拉葬禮上勞爾·卡斯特羅和奧巴馬的握手極富象征意義,而美國方面卻在竭力淡化此事。古巴-美國這對宿敵在2014年能否實現某種程度上的緩和,令人關注。
外界對古巴的關注更多集中在其改革方面:2013年古巴宣布了“新階段經改措施”,包括逐步解除對國企的控制,取消被中國人俗稱為“古巴外匯券”的貨幣雙軌制,以及11月1日掛牌的首個經濟特區——馬列爾發展特區等。這些經改措施是迄今這個封閉的加勒比島國最大改革手筆,且獲得退居二線的菲德爾·卡斯特羅“背書”,2014年將走多遠值得關注。
作為拉美唯一一塊“金磚”,巴西2013年日子并不好過。日前,剛剛發布的央行今年最后一份經濟展望報告中,年度經濟增長預期已從2.5%降至2.3%,通脹預期卻仍然維持在5.8%。2014年的經濟預期同樣不理想,央行最新預期,增速恐怕也只能維持在2.3%的水平,而通脹有望稍稍下降。
巴西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嚴重依賴國際市場,而過高的利率水準又制約了其通過金融杠桿調節經濟的能力。2014年是巴西主辦世界杯的年份,倘舉措得宜,足球在“桑巴之國”將扮演獨特的“國家黏合劑”角色;反之,體育場人頭攢動的看臺,將隨時可能成為動蕩的溫床,而聚集的國際傳媒又將扮演“暴力放大器”的無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