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0年過去了,但是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遇刺原因,以及有關他的種種傳聞、曝料依然層出不窮;他的名字和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里根等,被眾多美國人列入“最偉大總統”行列。時至今日,美國人仍能記住他的名字,仍在緬懷他、紀念他。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二戰結束尤其朝鮮戰爭完結后,蘇聯-東歐陣營的強勢崛起,令美國國內民眾、甚至部分政治家信心下降,美國在全球多個領域、地區處于戰略守勢。肯尼迪上臺后,通過在古巴導彈危機上的強勢表現遏止了蘇聯擴張勢頭;通過推動太空競賽,扭轉了蘇聯在這個攸關國家形象領域的長期優勢;尤其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肯尼迪既頂住強大壓力,堅持住“最后一分鐘”,成功解開“或妥協、或打核大戰”的死結。如今,美國雖仍是世界第一政治、軍事和經濟大國,但肯尼迪時代蓬勃向上的勢頭,卻已是明日黃花。撫今追昔,當今美國人記念肯尼迪和肯尼迪時代是很正常的。
肯尼迪時代,美國在國際舞臺上交替揮舞“胡蘿卜加大棒”,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朝氣。在“文”的方面,他發起組建“和平隊”,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有附加條件的援助,在西柏林發表“我是一個柏林人”的著名演講,被視為“自由世界最受歡迎的傳聲筒”;在“武”的方面,他在“美國后院”拉美,在非洲、中東和東南亞不斷發動“代理人戰爭”,抑制了蘇聯集團的擴張勢頭。今天的美國依然有全球無與倫比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但在全球戰略和國際熱點事務上,卻顯得瞻前顧后、猶豫搖擺。兩相比較,早已習慣了“天下第一光環”的美國人記念肯尼迪,記念肯尼迪時代是順理成章的。
今天的美國社會,移民制度、福利制度的改革仍是政壇熱點,經濟和就業問題也依舊困擾著許多人,相較于當年肯尼迪的大刀闊斧,今天美國政府在同樣的熱點、難點前,卻進二退一,畏首畏尾,這自然也令許多美國人產生“今不如昔”之感。
但也應看到,肯尼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帶有“時勢造英雄”的色彩,且其光環背后不無水分:他以倡導民權著稱,卻是竊聽、監控本國公民的推動者;他倡導在海外輸出民主價值觀,卻支持過多起親美軍事政變和多個親美獨裁政權;他以推動種族平等聞名于世,卻曾惟恐南方白人保守派票倉流失而退縮。
此外,他的許多受歡迎的政策,也同時是“花錢大戶”,在他遇刺之后,美國媒體發現政府開支已達到當時空前的940億美元,赤字達70億美元黃金儲備下降至1939年來低點。如果肯尼迪任滿4年任期,甚至連選連任,這根繃緊的財政鏈條,未必不會被崩斷,屆時諸如“金融危機”、“債務懸崖”、“政府停擺”等今天的美國人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未必不會提前四五十年誕生。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