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細胞可以為位置細胞提供信息。2005年,科學家先后在老鼠、蝙蝠以及猴子身上發現了網格細胞。雖然此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暗示著人類大腦中存在網格細胞,但該項研究首次找到確鑿證據。
雅各布斯和他的同事進一步探索網格細胞,他們向正接受耐藥性癲癇治療的患者的大腦中植入電極。這種電極可以幫助醫生尋找患者發病根源。
在研究中,參與者在模擬的戶外環境里玩了一個虛擬現實游戲。他們的任務是找到水瓶和自行車等物體的位置。要找尋的物體會消失,所以參與必須使用操縱桿導航到物體此前的位置。在任務進行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大腦內嗅皮層的網格細胞比較活躍。內嗅皮層參與記憶構造,并受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的影響。研究顯示,這些細胞會形成三角形網格,創立坐標系統來跟蹤一個人的運動。
研究顯示,人類使用的定位機制和老鼠等其他動物類似。這有助于解開人類定位之謎。
雅各布斯說,一些證據表明,在早期的動物身上,大腦的網格細胞系統進化到足以支持導航。但在人類身上,相似的大腦結構還參與記憶活動。雅各布斯指出:“這就解釋了為何很多疾病會影響患者的空間定位,如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老年癡呆癥病人)經常迷失方向。”他還進一步解釋說,如果從這類患者的網格細胞入手進行治療,可能會有效。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玉潔)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