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劃、造勢與準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在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最終贏得總數為242個席位中的135個,結束了長達6年之久的日本參眾兩院分別被執政黨和在野黨把控的“扭曲國會”局面,成為日本近年來不多見的對參政兩院擁有高度掌控權的“長壽”首相,即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安倍的任期將持續到2016年,且安倍內閣在其任期內做出的決定將更容易、高效地被日本國會通過。面對這樣一位有著保守右傾立場、數次對歷史問題及對與周邊鄰國的海上權益糾紛做出錯誤界定、決意推動修改和平憲法、大力提升本已強大的日本軍力、甚至被日本國內絕大部分政治人士認定會在8.15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鷹派”代表人物,將在未來三年里引領日本政局發展,實在是令國際社會擔憂亞太安全走向的一件事。而就東海而言,可以預測平靜將難再獲得。
從安倍率領的執政聯盟一舉奪得日本本次參議院選舉的首冠,可以對日本時局做出如下解讀:一是日本政壇將結束7年來 “一歲一枯榮”的首相短命的政治混亂局面,迎來一段執政穩定期。今后三年將是安倍內閣甩開膀子實現理想、踐行目標的關鍵期。二是安倍執政手腕嫻熟,如為多攬選票,在其參選前兩天,高調飛到離釣魚島最近的兩個離島視察,宣示捍衛釣魚島“主權”。通過高舉所謂愛國主義的民族主義大旗,引領日本社會“右傾化”步伐漸行漸遠,并通過本次選舉中選民認證的方式加以固化,為安倍內閣下一步推行保守偏右的國家戰略打下良好的民意基礎;三是日本民眾的關切依次為日本經濟復蘇、維護日本“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實現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日本夢”。其中,經濟復蘇是根本,決定安倍政權的穩固與壽命;實現“正常國家”是目標,引領安倍執政方向;維護日本“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既是實現日本“海洋立國”戰略的具體步驟,更是實現將日本建成兼備軍事與政治大國的“正常國家”目標的有效手段。而在安倍看來,實現“正常國家”目標的關鍵是擺脫日本戰后戰敗國體制,具體通過否認日本二戰侵略歷史、修改和平憲法、建立常備軍、恢復集體自衛權、爭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等步驟予以實現。
根據日本當前局勢特點及安倍內閣行事作風,可以對東海局勢走向做出如下預測:基于經濟是根本、維護釣魚島“主權”及“東海權益”是步驟與手段的判斷,安倍政權會在積極借力中國發展日本經濟、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的同時,與中國展開東海“維權”斗爭,可能或繼續采取如下立場或措施:一是打好東海“維權”這張對內可爭選票、可促修憲、可發展軍力,對外可博弈中國的戰略牌,繼續堅持釣魚島主權“屬”日立場,逐步明確日本在東海管轄海域面積擴大化的新主張;二是堅持釣魚島問題上的“沒有爭議”、“沒有談判余地”的立場,預設以國際法自衛權為藉口先行使用武力的行動空間,同時通過“開啟談判不應預設前提條件”的偽命題,來混淆視聽、麻痹輿論,倒打中國一耙;三是通過今年7.3日本抗議中方在日本主張的中間線以西26公里處建設油氣田設施,將東海管轄權益主張線由“中間線”調整為200海里外部界限;四是通過擬組建海軍陸戰隊、常態化舉行美日聯演等,加強西南島嶼兵力建設與部署,提升情報收集、警戒監視、應急機動、靈活反應等軍事能力,為奪取釣魚島做軍事準備;五是為最大限度地獲取國家管轄海域面積和其中的自然資源以及強化島嶼作為日本國家海上安全天然屏障的作用,對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日本離島”進行梳理、命名、確定所有權、明確行政區劃等,加強對這些離島的實際管控。
在平衡復蘇日本經濟和與中國展開東海“維權”斗爭的兩方面關系時,如若后者影響到前者,則預計日會以經濟為重,在東海方向做行動上的適度調整,如減少挑釁行動種類、降低挑釁行動強度與頻度等,但會以實現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以及對日主張的東海管轄海域實現排他性管轄為基本訴求。日本這種針對中國“安全敵對、經濟取利”的矛盾訴求和主動打牌的習慣做法,會令東海局勢再度出現波瀾,呈現出間歇性“折騰”的特點。屆時,東海平靜將難以獲得,中日關系面臨嚴峻的歷史性考驗。
上述局勢走向的巨大變量是美國對中日東海爭端的立場與行動變化。這一變化總體受制于美國在中日之間的利益訴求,即謹防中日“抱團”聯手、制造和保持中日爭端,同時將爭端控制在中日“斗”而不“破”的幅度內。在此安全范圍內,美會視中日言行的發展,或偏向中方,或偏向日方。若日本在否定歷史的道路上走得太遠,明顯違背國際共識,或表現出明顯的脫美獨立性,則美將偏中遏日,若中方的發展明顯使美感到其霸權受到挑戰,則會偏日遏中。但利用日本等盟國和伙伴關系國牽制中國發展則是美總體的戰略考慮,其目標是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在亞太乃至全球不旁落,甚至是不受挑戰。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將有助于緩解上述矛盾與對立,使包括東海在內的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 邢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