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表現為:美國利用這個協定長期插手半島事務,保持在韓國的軍事存在,威脅朝鮮的安全并為其亞太戰略服務。朝鮮和韓國過去都曾發表過自己的統計,稱對方違反停戰協定的次數達到幾十萬次。從20世紀70年代的“板門店事件”(斧頭事件),到本世紀半島西部海域的多次沖突,都證明了停戰協定的不穩定性。朝鮮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致力于發展核武器,試圖以不對稱的戰略手段對付來自美韓的軍事威脅,也包含著停戰協定不穩定性的因素在內。朝鮮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人民軍板門店代表部替代軍事停戰委員會(軍停會),直接與美國打交道,而美國也默認朝鮮的做法,與朝鮮舉行了多次軍方會談。“軍停會”被朝美軍方接觸所替代,也是停戰協定不穩定的一個表現。
在世界戰爭史上,停戰60年而沒有簽訂和平協定的事例極為罕見。這種情況是很不正常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國。美國的亞太戰略需要在該地區保留爭端,制造爭端,具體到朝鮮半島則是需要保持半島一定程度的、可控的緊張局勢,一方面控制韓國和日本,一方面遏制中國的崛起。朝鮮不過是大國戰略博弈的一粒棋子。作為弱勢的一方,朝鮮無疑希望早日簽訂和平協定。然而在朝鮮不斷進行核試驗后,美國則更有理由冠冕堂皇地把朝鮮棄核作為簽訂和平協定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朝鮮的核試驗不僅沒有起到促使美國簽訂和平協定的作用,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尖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