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韓關系惡化 鄰國外交僵局難轉圜
日本參院選舉前后,在中方關注的多個重要問題上,安倍政權沒有“相向而行”,反而頻頻釋放對華強硬信號,加劇中日間的緊張氣氛。
7月22日,中國海警局掛牌成立,引起日媒高度關注。日本TBS電視臺、《讀賣新聞》等日媒紛紛報道消息,認為中國設置“超過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大規模海上警察組織”,意在強化在釣魚島附近海上活動。
24日,日媒報道稱,中國海警船只首次在釣魚島附近巡航;中國預警機飛經沖繩主島與宮古島間公海上空。對于中方維權執法的行動,日本部分輿論認為,“(中國的)活動可能帶來新的摩擦” ,“自衛隊應當替代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島執法”等。
然而,實際上就在7月17日,安倍在為參院大選造勢時,曾專程前往距離釣魚島僅100多公里的石垣島和宮古島視察海上警備。分析稱,宮古島與沖繩本島之間的海域是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安倍在視察期間高調發表演說,宣稱日本周邊“安全形勢嚴峻”,將“堅決守護日本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不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一寸”。
自去年日本一意孤行非法“購買”釣魚島以來,中日關系便跌入低谷。隨著中國海監船只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維權常態化,日本預警機監視中國也趨于常態化。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稱,為應對可能進入“日本領空”的中國飛機,今年4至6月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斗機緊急升空69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在7月早些時候出爐的日本2013年度防衛白皮書中,日方還“倒打一耙”,反指中國不斷進入日本“領海”,是引發釣魚島局勢緊繃的根源。據共同社7月9日報道,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編制白皮書時曾做出指示:“沒有必要為了顧及對方而變得謹慎”。
但在參院大選中獲勝后,安倍轉變節奏,呼吁盡快與中國對話,并強調中日關系“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指出,應注意安倍的舉動具有“兩面性”,長期執政才是安倍及自民黨政權的訴求,穩定國內局勢后,在外交問題上安倍更容易放手去做。
庚欣認為,在當下日本面對的國際格局中,維持與中韓的良性關系,對于安倍的長期執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但是,由于近期日本政客圍繞參拜靖國神社、慰安婦等歷史觀問題頻繁出現錯誤言行,以及釣魚島、獨島爭端激化,日本與中、韓關系均惡化,安倍與中韓國家首腦的會談也遲遲未能實現。如日方的錯誤言行和強硬立場繼續,與中韓的對話基礎無法形成,外交僵局不僅難以轉圜,甚至可能激化矛盾,使日本面臨的外交局面更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