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療法助癌癥患者延長“總生存期”
針對中國目前最常見的5種癌癥類型,即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相關的醫藥公司和醫療機構皆為中國癌癥患者推出了靶向療法。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醫學界將能開發出更多的靶向治療藥物來針對不同的患者。
靶向治療藥物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獲益及更長的生存期,癌癥治療領域專家石燕,日前在羅氏公司舉辦的記者科普論壇上介紹說。
隨著材料科學、計算機技術、數字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學與臨床腫瘤學診療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誕生了許多癌癥“靶向治療技術”。
癌癥“靶向治療技術”,即針對腫瘤在器官組織、分子水平的靶點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性技術進行靶點治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不損傷或幾乎不損傷其他正常組織細胞。靶向治療藥物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獲益及更長的生存期,301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室石燕教授介紹說:“以晚期乳腺癌藥物治療為例,從1970年代的蒽環類化療,到2010年代的新的靶向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病人的總生存期顯著延長,從幾個月延長到兩年。”
癌癥,亦稱惡性腫瘤,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作為世界性醫療難題,幾十年來醫療專家從未停下研發新藥品、新治療技術的腳步。
從早期的大劑量的化療或者放射治療,到現代生物標志物檢測、分子靶向個體化治療手段的應用和發展,癌癥的治療已經取得了療效和副作用較可預知的效果。
據介紹,在早期的癌癥診療過程中,從發現腫瘤到形態學診斷再到治療是需要的時間長而且是過程痛苦,特別是在使用大劑量的化療或者放射治療這一單一的治療方法后,療效如何、是否有副作用及副作用大小等都不可預知,只能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再進行判斷或再治療。
如果把傳統的化療比喻成戰場上的狂轟亂炸,那么靶向治療就是在腫瘤治療中靶點精確的激光制導。
分子靶向及個體化治療是對癌癥患者的癌細胞生物標志物的細化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個體化治療,讓治療有了更細化、簡化、優化的過程。同時,對療效及副作用有相對的簡單預知。
中國5種常見癌癥類型
2010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資料“2010年中國人的死亡原因”中顯示,因惡性腫瘤死亡的人占28%,居于死亡原因的首位。癌癥已經成為中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
另一項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GLOBOCAN(IARC)的資料顯示:中國最常見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這5種癌癥類型中,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發病率均高于西方國家,占全球患者的50%左右。
如果按照以上的數據推測,未來10年,中國的癌癥發病率與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每年的癌癥死亡總數將達300萬左右,患病總數將達660完左右。中國的癌癥患者人數將達到美國、歐盟患者人數的2-3倍。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