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廣西北海、欽州、南寧考察。這是7月8日,李克強來到欽州港,了解港口空箱、貨物吞吐等情況。 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資料圖片) |
今年初,我國制定了全年經濟預期增長7.5%左右的目標,我們相信,中央政府對年初確定的目標不會改變,各方要堅定信心、共同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過“上限”。
為什么年初確定7.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這主要是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為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條件,為轉變發展方式、調結構創造穩定環境;另一方面,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可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左右既是必要的,也是適宜的。
如何完成這一目標?李克強總理多次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必須依靠經濟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十分重要。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后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
面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深層次矛盾,新一屆中央政府“標本兼治,短長相宜”的調控思路,為我們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中央政府正在用一劑劑“復方藥”、一套套“組合拳”,在一個合理的經濟區間內,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發展要讓人民滿意,讓人民受惠。這無疑是我們發展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我們發展的最終目的。加快結構調整,加快改革步伐,目的就是為了中國經濟走上轉型發展的新軌道,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軌道。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屆政府的帶領下,面對當前形勢,只要我們堅持依靠科學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依靠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難題,通過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就一定能夠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本網特稿:
沉著應對經濟形勢 既著眼當前又謀劃長遠
中國在下一盤利于當前和長遠的“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