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今日關注》3月25日報道,習近平主席在訪俄期間,中俄簽署了兩份重大軍售框架協議,包括中方向俄采購24架蘇-35戰機,以及合作建造4艘“拉達”級潛艇并出售給中國,中俄各在本國建造兩艘。
眾所周知,蘇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是潛艇大國和強國。直至解體前,蘇聯海軍擁有世界上型號最多、數量最大的核動力和非核動力潛艇,許多潛艇在技戰術指標上創造的紀錄一直保持至今。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建造了“基洛”級非核動力潛艇,該型潛艇因極低的噪聲水平被西方稱為“大洋黑洞”,意即“只有在沒有噪聲的海洋中才能搜尋到它”。
如果說“基洛”級被公認為20世紀末最先進的非核動力潛艇之一,那么“拉達”級則是以21世紀初最先進的非核動力潛艇為目標研制的。
俄海軍對“拉達”級寄予厚望“拉達”級研發始于1987年,蘇聯解體后它是俄羅斯研制的第一級潛艇,它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海軍部造船廠建造,有677型和677E(出口型)兩種設計型號,既借鑒了已有設計,又大量應用了新技術,綜合作戰效能有較大提升,屬于第4代非核動力潛艇。
“拉達”級一改蘇制潛艇傳統的雙殼體結構,首次采用西方常見的單殼體結構,相比“基洛”級,排水量和尺寸都有所減少。它標準排水量1765噸,長67米,水下最大航速21節,工作深度250米,極限下潛深度300米,采用柴油機-蓄電池動力,全電力推進,3節經濟航速航程6500海里,自持力45晝夜,采取了多種減振降噪措施,噪聲水平比“基洛”級又大大降低。
“拉達”級武器強大且多樣,6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巡航導彈甚至潛對空導彈,可攻擊水下、水面、陸上甚至空中目標。載彈量大,可攜載魚雷、導彈18枚或44枚水雷。自動化程度高,乘員僅為35人,已超過了西方水平。
“拉達”級可在除厚冰覆蓋的任何大洋海域和氣象條件下航行,主要用于在近海、狹窄海灣等有限面積海域執行任務,即使存在敵方反潛兵力的情況下,也能獨立執行對抗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布設水雷等任務。據該艇總設計師尤里?卡拉米利琴介紹,“拉達”級充當的是“水下獵手”角色,可消滅任何水下、水面和陸上目標。
首艇“圣彼得堡”號1997年開工,2004年下水,2006年完成系泊試驗,2007年開始海試。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瓦盧耶夫曾稱,“拉達”級是俄海軍“300年歷史上隱蔽性最好、噪聲最小、性價比最高”的非核動力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