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眼中的十年伊拉克 變與不變
十年前的伊拉克戰爭震驚了世界。當時,中國記者冀惠彥和水均益在伊首都巴格達對這場戰爭的爆發進行了現場報道。十年之后,兩名記者再次前往伊拉克,近距離地觀察十年后伊拉克的變與不變。日前,記者采訪了正在伊拉克采訪的冀惠彥,請他介紹十年前后伊拉克的變化。
今年60歲的冀惠彥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名軍事記者,參加過多次軍事報道和突發事件報道。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時,他和同事水均益在伊首都巴格達對戰爭進行報道。十年后,當他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他首先感到的是城市的舊和汽車的新。“十年間,巴格達就沒有什么新的建筑,基本還原來的樣。只不過我的感覺比原來更陳舊一些。不過,雖然巴格達看著比較陳舊,但是整個大街上跑的車倒是挺新。因為十年前,伊拉克當時受制裁,老百姓生活比較緊張。老百姓也買不起車,汽車的配件也比較少。那時候80%以上的車都是殘破的。但是十年之后,到大街上看,街上跑的車80%以上都是新車。其中還有一些咱中國自主品牌的車。”
除了對城市的印象,冀惠彥覺得,相比十年前,當地民眾的生存狀態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戰爭期間放松了不少。“十年前,(包括)巴格達,整個伊拉克籠罩在戰爭的陰云里面。戰爭打起來之后,陪同我們的伊拉克人,一到下午三四點鐘就和我們說‘不行,我不能陪你們了,我要回家了。這個時候我要和家人待在一起,要死也死在一起。’這次來的時候感覺人的精神狀態比較放松了。它與十年來(人們)逐漸適應戰爭狀態下的環境(有關)。現在有一些襲擊,但是量跟打仗的時候根本沒法比了,還是少多了。現在老百姓跟我們一聊就是怎么能夠更快地找一個好一點兒的工作,更快掙一點錢,改善改善生活,換一輛好車。”
近年來,伊拉克教派沖突不斷;同時,原本在伊拉克沒有優勢地位的基地組織影響力急劇增加。在伊戰十周年之際,巴格達發生了連環爆炸案,基地組織宣稱對此負責,并表示還將發動更多的襲擊。
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如今伊拉克的安全形勢并未比十年前有所改觀。冀惠彥說,嚴密的安保措施是伊拉克十年來沒有多少變化的一件事。“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我們前兩天去巴士拉到機場去也就半小時的路,足足走了兩個半小時。我用數字排列了一下,就是要中途換一次車,換當地政府提供的車,要被警犬聞兩次,要搜三次身,行李要打開四次檢查,還查驗了五次護照,行李過了六次X光機,所以整個安保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可能在全世界像這樣安保態勢,伊拉克可能是獨一份的。”
不過,加強安保只能減少襲擊等暴力事件發生,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對于伊拉克當前的種種問題,冀惠彥認為,唯有靠伊拉克人民自己才能解決。“今天的伊拉克,我覺得處在十字路口上,多種岔口有多種選擇,但其中又危機四伏,到底哪一條路能夠給伊拉克帶來最終的和平、穩定、包容,外部力量是解決不了的,要靠美國發動戰爭,或其他國家提供一些援助,都不能幫伊拉克改變現在這種狀況。我想最終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后還要靠3000萬伊拉克人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說,寄希望于伊拉克自己解決伊拉克的問題,可能是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對伊拉克最好的祝福了。”(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