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但日中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和摩擦,可以說日中關系陷入戰后最差狀態。紀念40周年的交流活動相繼中止或延期,兩國經濟關系也大大降溫。
但是,我對日中關系的未來決不悲觀。正如成語“水滴石穿”所描述的那樣,兩國先輩們從邦交正?;熬烷_始一滴一滴地逐漸擊穿橫亙在日中之間的頑石,才有了如今的日中友好。而后歷經漫長歲月,友好交流經驗日益積累,使它更添一份厚重。
當年我提議邦交正?;瘯r(1968年9月),人們甚至忌憚提及對華友好,從某種意義來說,那時的情況比現在更加嚴峻。但是我當時就堅信,沒有與鄰國的友好,日本就沒有未來,沒有穩定的日中關系,就難以實現亞洲和世界的和平。
在我發表提議6年后(1974年12月)訪問北京時,見到了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副總理。他們兩位說:“不僅中國人民,日本人民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我對此深有同感,并更加堅定了決心,那就是為了讓戰爭悲劇不再重演,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座兩國民眾之間永不斷裂的友誼之橋!
自那時至今,我一直熱心致力于推進以青年為主的友好交流活動。邦交正?;蟮?975年,我親自為第一批6名中國公費留學生做擔保,請他們到創價大學留學。歲月流轉,如今每年已經有10萬名中國留學生到日本學習,1.5萬名日本留學生到中國學習。
除此以外,兩國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逐漸展開,兩國地方政府之間締結的友好城市及保持友好關系的城市達349對之多,四川汶川地震和日本3.11特大地震等災難發生時兩國互相幫助,日中間雖屢有波折,但兩國間的友好關系依然是水漲船高。
每一滴讓兩國友好關系更加深厚的心血都是通過日中民眾面對面、心連心的交流培育出的友情結晶。這種友情無論面臨怎樣的考驗和困境都不會枯竭,反而讓人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