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原來的定義,在太陽系中,可居住區位于金星與火星之間,這里不太熱,也不太冷。
天文學家重新定義宇宙可居住區,地球可能處于可居住區的邊緣。
在新定義中,地球而非金星處在距離可居住區內緣最近的區域。
綜合外國媒體1月30日報道,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組天文學家在尋找具有潛在可居住條件的系外行星時,發現宇宙中的“宜居區”與之前業界認定的范圍不同,并對其進行了重新定義。根據新定義,恒星周圍的可居住區與比之前認定的距離遠一些,地球可能處于太陽系的可居住區的邊緣。
可居住區是恒星周圍的一個空間區域,區域內的行星表面上可以有液態水,這樣的區域只能存在于類似太陽周圍行星上。根據原來的定義,在太陽系中,可居住區位于金星與火星之間,這里不太熱,也不太冷。而在新定義中,地球而非金星處在距離可居住區內緣最近的區域。
與之前的認定相比,新的定義更加看重液態水和二氧化碳。距離恒星較近的軌道環境不能維持液態水的存在,水分會被蒸發,而距離恒星太遠的行星,其表面溫度則非常低,液態水就會凍結,因此新定義中“裁掉”了之前被納入可居住區的系外行星,同時選入了一些新的候選行星。
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的成果對那些尋找外星生命的探尋者有重大的啟示作用。按照新的可居住區定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很可能會探尋到更多適合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而這一成果可以幫助確定其中最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
(來源:中國日報網?信蓮?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