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開始在即。在扛過金融危機、通過醫改法案、結束伊拉克戰爭、大勝共和黨大選挑戰之后,奧巴馬將把美國引向何方?這一問題的答案,也許能從現已公布的新內閣人選看出端倪。
對比第一任期時效法林肯“政敵團隊”的內閣構建,新內閣內政外交兩套班子人選都明顯帶有更多奧巴馬本人的政策取向烙印,預示著一個更為自信、強勢的奧巴馬將按照自己的思路推動美國內外政策。
政策決策匯白宮
在第一任期,奧巴馬的重要內閣成員挑選效法林肯的“政敵團隊”,“主將”包括布什政府中留任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黨內預選對手希拉里·克林頓和幾乎沒有政治傾向的技術官僚蒂莫西·蓋特納。
這一團隊幫助奧巴馬度過上任之初經驗與能力備受質疑的危機,但他們不可避免地在政府政策上留下諸多自己的印記。例如,在外交安全話題上,奧巴馬一度提出諸多設想,例如關閉關塔納摩監獄、改善與阿拉伯世界的關系等,但這些并未成為其外交安全政策的主流思路。相反,他的外交安全政策更多延續了前總統布什的思路。希拉里、蓋茨與曾擔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的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彼得雷烏斯在關于這些問題的政府內部討論中多次“勝出”,對美軍海外行動充滿懷疑、主張戰略收縮的副總統拜登則屢屢在角力中失敗。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2009年美國政府內部關于增兵阿富汗的討論。時任駐阿美軍司令麥克里斯特爾希望增兵4萬人,得到希拉里、蓋茨與彼得雷烏斯的全力支持。按照揭露“水門事件”的著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奧巴馬的戰爭》一書中記述,奧巴馬本人對增兵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但希拉里與蓋茨這兩位大員的態度讓他難以全力支持也持這種看法的拜登及白宮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最終,軍方得到了3.3萬人。
如今,“政敵團隊”已成為明日黃花,奧巴馬外交與安全團隊的新成員在政策觀點上都與他本人類似,屬于中間偏左,甚至比他更為左傾。與相對保守的希拉里和蓋茨相比,獲提名出任國務卿的約翰·克里與獲提名出任國防部長的查克·哈格爾對應如何在海外彰顯美軍力量較為謹慎;經濟團隊最重要的新成員雅各布·盧為現任白宮辦公廳主任,更是奧巴馬的“圈內人”。
更為溫和的政見意味著新內閣,至少是外交安全團隊,比前任更容易接受奧巴馬的觀點,這也讓白宮全面控制美國政府的內外政策變得可能。曾在奧巴馬政府中任職的中東問題專家丹尼斯·羅斯評價說,奧巴馬政府的特點就是決策過程以白宮為中心。在這種生態下,更低調、理念與奧巴馬更接近的國務卿與國防部長將有助于政策決策集中在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