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3日合肥訊:被兒女趕到外面租房的老人;受了工傷,公司卻不愿賠錢而只能默默忍受的打工族;生活十分艱難的低保戶,當這些弱勢群體需要幫助時,誰能挺身站出來為他們說話,誰能為他們爭取合法權益?為了了解合肥市法律援助的情況,記者來到了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
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安徽省首批成立的法律援助機構,隸屬于合肥市司法局。自成立以來,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累計共辦理刑事、民事、經濟、行政、非訴訟等各類法律援助案件15000余件,接待來電、來訪咨詢280000余人次,開展街頭義務法律咨詢100場次,有效的維護了受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司法公正。
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律師劉滔在給記者們介紹
攝影:中國日報網 崔媞
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大廳設置7個接待窗口,安排四名專職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和30余名值班志愿律師專門負責接待咨詢工作,并且值班志愿律師采取定所、定時、定崗、定責的辦法參與法律援助服務大廳值班。服務的受眾對象主要面對農民工、殘疾人士、低保戶、老齡人、婦女兒童等,處理案件類型主要關于交通肇事、醫患糾紛、撫養糾紛、勞動爭議及工傷事故等幾個主要方面。全市所有法律援助機構嚴格規范工作流程,實現辦案信息網上錄入、辦案流程網上管理、辦案活動網上監管,按照省廳的要求,基本實現法律援助綜合管理系統全案全員全流程應用。目前,合肥市依托一些重要機構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便民服務站)216個,覆蓋全市的法律援助網絡已經形成,實現了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
在五里墩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記者看到了安徽省在全國首創并全面建成的法律援助特殊群體信息庫,提取潛在法律援助對象基本信息。2011年11月16日,合肥市決定實施 “法律援助首問告知制度”,這又算第二個全國首創。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當事人,律師應首先告知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接待律師,應向來電來訪群眾一次性介紹法律援助范圍、對象、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程序等。如違反首問告知規定的將實行責任追究。
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不僅幫助了更多需要維權的老百姓,真正體現了便民利民的服務意識,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執業律師參與法律援助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