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事援助中心”的法官在明溪水村指導人民調解工作
中國日報網9月6日訊——同安是廈門市面積最大的區,農業人口眾多,各方利益和矛盾糾紛也不斷涌現。如果不把矛盾在基層解決,則有可能造成各種更加嚴峻的結果,給社會安定、百姓幸福帶來極大的危害。自廈門中院開展“加強人民調解指導、促進無訟社區建設”活動以來,同安法院以“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為載體,進一步拓展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覆蓋面,努力營造“小糾紛不出社區,大糾紛不出法庭”的“無訟”環境。深得廣大村民的擁護和好評。
9月5日,中國日報網記者來到同安明溪村,深入了解“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的運作和效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去年一年中心成功協調解決30多件家事糾紛,幫助村民營造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社區風氣,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記者帶著三個問題翻閱了明溪村“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的資料檔案,觀摩了協調現場,和調解員和村民做了深入的交談,深感“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是實實在在的在為村民服務,為社區和諧做貢獻。
為什么成立“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
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近,大部分是有親屬血緣關系或是鄰里同村的"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在他們之間發生民事糾紛的多數時候,更重視能夠得到永久性的解決而又能維持原有的鄰里、親情等社會關系,即使是涉及經濟利益糾紛時,也只希望糾紛能迅速解決,村里人難免都會沾親帶故的,每遇到那家有什么糾紛的,大都會出面勸解。但這些自發性的行為沒有一個制度性的保障,人員也沒有經過培訓,勸和的水平和化解糾紛的能力很難有個飛躍。而同安法院是建立一種具有根植群眾、貼近基層、方便快捷、節約成本、著眼未來的現代農村新的解決糾紛機制。“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由各村調解主任、治保主任、婦女主任等3人以上村干部組成,除先人村干部外,還盡可能吸收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政策法律知識、德高望重、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同志參加,如退休干部、教師等。中心設主任1名,一般由村調解主任擔任。
“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怎么運作?
通過制度化建設,一有村民向援助中心求助的,援助中心都爭取在第一時間介入,指派調解員迅速趕赴現場,向糾紛當事人既講法律法規,又講“鄉規民約”、“公序良俗”,把“情、理、法”有機結合起來,力促雙方在不傷感情、不傷和氣、不破壞正常關系的情況下達成和解,使大量的家庭婚姻矛盾、財產糾紛、贍養糾紛在基層得到及時化解,深受村民群眾的認同和歡迎。
“家事糾紛登記簿”及家事糾紛專用調解協議書,制定“受理登記、處理原則、協議簽訂、回訪、工作記錄存檔”等五個規定的工作程序。當糾紛進入司法程序后,援助中心配合做好調解工作,并依法出庭作證,幫助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實。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住明溪村馬豆里86歲的胡老太有兩個各自成家的兒子。胡老太2009年因不慎摔跤造成踝骨骨折后行動不便,身體虛弱,每月要吃幾百元的藥物。面對年事已高且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母親,生活都不寬裕的兩個兒子阿光、阿城兩人以半年為周期輪流贍養母親。
2010年9月,因孩子去城里讀高中,家里負擔增大,阿城到城里打工賺錢。阿城表示愿每月出200元給阿光,由阿光全年照顧母親。聽了弟弟的話,阿光以自己經濟拮據、阿城給錢太少為由當即拒絕了弟弟。為此,兄弟二人大吵一架,不歡而散。第二天,阿城便去了城里。
隔日,感覺不公的阿光攙著老母親來到援助中心,要求幫忙找回阿城,說服其繼續履行贍養母親的義務,否則他也不管母親了,并說還要抬著母親到法院起訴阿城,再不行就去上訪。正在援助中心駐點的法官李金森接待了阿光娘倆兒,他耐心聽完阿光的傾訴后,語重心長地對阿光說:“阿城做事的確草率,有不當之處,但是你作為大哥怎能因一時的爭吵就要放棄贍養母親的義務呢?你也是有兒有孫的人了,你的兒子這樣對你,你會怎樣?”聽了李金森的話,阿光一時啞然。李金森乘機向他發動了思想攻勢,向他認真分析矛盾爆發的原因,解釋法律法規,指出其行為的不當,并與他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李金森耐心的勸導緩解了阿光的情緒,他答應會繼續照顧好母親。
安定了阿光,李金森立即請村委會協助聯系上阿城,在電話里,他對阿城進行了嚴厲批評,告訴他贍養母親是公民的法定義務,必須履行,并要求其第二天回村接受調解。
第二天上午,李金森買來一瓶白酒和一些下酒的鹵料,帶著阿城來到了阿光家里。在院中的石桌上,他為兄弟二人斟滿酒,邊喝酒邊做起了兩人的思想工作。兄弟兩人當場表示和解——阿城每月給阿光寄400元,母親在阿光家生活。看著兩個兒子重歸于好,淚雨滂沱的胡老太握著李金森的手,不住地感謝:“造福啊,造福啊!”
這些真實的案例體現了同安法院“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的辦事效率和處理效果,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
經過六年多的發展,“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運作日趨成熟,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總結經驗,同安法院結合“無訟社區”建設,在五顯鎮試點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努力倡導推廣“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的做法。2012年,援助中心模式在同安全區各鎮全面鋪開,將法制宣傳和司法服務深入到全區農村最基層,實現農村社會管理的飛躍與創新。如今,蓮花鎮瑤市村、新民鎮烏涂村、洪塘鎮新厝村、汀溪鎮褒美村以及西柯鎮的西柯村均成立“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每一中心均有一名法官進行掛鉤,實現了“一街鎮一中心”的工作格局。一些在法院難以審理的家事糾紛,通過法庭人員與家事援助中心調解員的共同努力,從法律規定和“鄉規民約”、“公序良俗”雙管齊下最終得到妥善處理。
記者從中心走出來的時候,看到墻上掛滿了各種榮譽,而調解員正在耐心的為村民普及法律知識。希望同安法院的“農村家事糾紛援助中心”模式能夠大范圍的在我國農村加以復制,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的法律意識,營造安定和諧的“無訴訟”社區風氣。(記者: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