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黨內民主黨務公開健全完善——民主增活力 公開顯自信
中央外宣辦舉行記者見面會,8位來自基層的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與中外記者見面。麥 田攝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從思想、制度、實踐等方面著力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從黨務公開的逐步推進,到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的日益完善,再到黨員主體地位的不斷加強、黨內決策機制的不斷健全——這個擁有著82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正以更加團結統一、和諧進取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 黨內民主深入推進
十六大以來,黨內民主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十六大明確指出,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為重點,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
10年間,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制度,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一些地方黨組織在實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進行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試點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組織制度,是黨內民主運行的體系保障。10年間,從黨代會代表提案制提出并推廣,到“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寫入黨章,再到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規模不斷擴大……黨代會制度不斷完善。廣東等省推進黨代表工作室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黨代表在黨代會閉會期間作用;上海要求鄉鎮普遍推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浙江則擴大縣市區黨代會常任制試行范圍,全面試行鄉鎮黨代會常任制。
黨內選舉制度也得到進一步改革完善。十七大提出,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并提出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如今,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等改革在江蘇、云南、四川等試點地區廣泛推行,一些地方還實現了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全部以公推直選方式產生。
◆ 黨務公開深植人心
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前提。
近年來,廣大黨員對實行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的要求日益迫切。十六屆四中全會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積極推進黨務公開”。十七大明確把“推進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浙江嘉善,自2010年被浙江省委確定為全省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唯一試點縣以來,“陽光”二字就成了縣委工作的關鍵詞。為推進“陽光決策”,嘉善的政府常務會議和縣委常委會會議分別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專家列席,實行有序對外開放;為推進“陽光人事”,嘉善創新了科(局)級領導干部提名推薦方式,推行重要職位空缺預告和初步人選民主推薦提名工作等;為保障“陽光工程”,嘉善制定了一把手“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全縣95個單位黨政主要領導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財務管理、工程建設、行政審批和物資采購工作等。
不僅僅是在嘉善,10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部門和單位通過不同形式讓公眾了解黨務運行的狀況,推進黨務公開,使黨員權利得到更多保障。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校等陸續敞開大門,通過開放日活動走進公眾視野;黨中央13個部門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的新聞發言人全部“就位”,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全國建立;幾乎在全國各地的農村,都能看到公開的“兩委”經費開支、結對幫扶以及各項惠農政策執行情況……
◆ 黨委決策科學規范
讓權力受到監督,這既是對黨員和群眾權力的守護,是對黨內民主的保障,也是黨委決策科學化的必要條件。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的制度”。十七大把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作出了規定——這對于理順黨內權力關系、加強黨內監督、保證權力得到正確行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央紀委常委會向中央紀委全體會議報告工作,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紀委常委會分別向委員會全體會議每年報告工作一次等,也作為制度堅持下來。
除此以外,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廣泛推行,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提供制度保證。
10年來,各地認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同時還把票決制擴大運用到全委會和常委會對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決策上。尤其是十七大充分肯定各地的創新舉措,提出了“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
如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考察預告、任前公示、試用期和地方黨委全體會議無記名投票表決重要干部等制度已全面推行。對于重大問題和重大決策,江蘇、云南、四川等地近年來廣泛推行票決制改革,讓科學決策能夠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