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有關節痛的毛病,醫生反復叮囑我盡早治療不要耽誤,我照做了。現在我唯一需要用藥治療的就是高血壓,在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用的藥是一樣的,而且在公立醫院花費的更少。”馮志勇說。
“許多慈善機構為不能自己做飯的老人提供了方便,比如由一家天主教會機構Caritas提供的服務就在指定的活動中心為老人提供餐飯或者送飯上門。雖然想要住進一家政府運營的敬老院需要排隊等上三年,但是還有許多每月只需一萬五千港幣的私人養老機構,”馮志勇表示。
“想找一個住在自己家里的幫傭也很方便,”王慧慧提到了在社區中無處不在的,照顧80-90歲之間老人的菲律賓或印尼傭人。
馮志勇夫婦認為香港人的長壽應該歸功于政府援助和個人責任之間精妙的平衡。
這對夫妻一直生活得很簡樸,很少下飯館或者度假,他們這樣做最初只是為了攢錢給孩子上學,令兩位老人感到自豪的是,他們成功地供幾個孩子去英格蘭上了大學,而他們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卻是令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十分渴望的。
馮志勇的一天大致從4點開始,他每天起床后就著奶茶吃下一個金槍魚三明治,看完六點半的新聞就出門買早報,然后散步到附近的公園再鍛煉三十分鐘,9點左右馮志勇的朋友們會紛紛聚到一起聊天,然后他就回家吃午飯并度過一個寧靜的下午。
王慧慧一般每天7點起床,早飯吃些燕麥粥就開始一天的家務。她每周有三天去附近的公共游泳池游泳,其他時間就在家做些柔軟體操。
王慧慧做飯的時候都會注意去掉雞肉的皮和油脂,還會自己包水餃并親自磨一些芝麻制作甜湯。
“要是有時間,我就上網打一會兒麻將,這也是一種腦力鍛煉,”王慧慧笑著說。得益于當地公交和地鐵公司專為老年人設置的2港幣的優惠車票,王慧慧現在更經常去看望住在大浦的兒子。
太陽落山的時候,這對老夫婦開始為全家準備晚飯,他們和兒子、兒媳、女兒還有孫子一起圍坐在飯桌前吃晚飯,歡笑聲和激烈卻和睦的爭論聲一直延續整個晚上,這就是美好生活的最好指標了吧。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Rebecca Lo 實習生 劉清 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