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妮穿中國旗袍大跳神曲《江南Style》
神曲流行要靠全媒體?
◎評論
南方日報記者 鄭照魁
30年前,流行歌手在內地走紅,完全得憑自己的聲音。因為那時最普及的方式,是拎在年輕人手中那巨大的雙卡錄音機。20年前流行歌手的走紅,得靠MV,很多人已經不滿足只聽聲音,得看看偶像長什么樣子。最近十年,流行歌手走紅得靠網絡了,這已經是音樂人的共識,但盜版這么瘋狂,怎么依靠?
《江南STYLE》的全球爆紅,顯然給了大家另一種思路:即依靠音視頻網絡的特性和名人效應的疊加將其最大限度地推廣出去。這是個成本極低傳播率又極廣的做法。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音視頻網站無疑將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制作這樣一個視頻,其花費絕不會比傳統的音樂MV更多,而且由于網絡的免費特色,其鋪展渠道顯然比當年付費給電臺電視臺進行推廣要節省許多。
其次是明星推廣,同樣是由于網絡的特型,造成了各種明星與平民之間的距離拉近。微博、FACEBOOK等社交網絡的形成,更讓圈子式的即時交流成為可能。而一首新歌如果得到明星的點評,其獲得的正面推廣效應極大。以此前在國內走紅的神曲《忐忑》為例,這首歌同樣是視頻形式在網上傳播,本來只是小范圍流傳,但在得到王菲、陳奕迅等人的點評和模仿之后,《忐忑》就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神曲”,引發了更大范圍內的模仿、惡搞。而一種東西一旦被網友們惡搞,更多的人又會想找來原作“看看”,因此走紅也就成了必然。
《江南STYLE》在全球走紅的過程,其實就是《忐忑》在中國走紅過程的放大版。《忐忑》在國內走紅還只是因為娛樂界名人的模仿,《江南STYLE》除了讓娛樂界人士模仿,甚至跨界到讓其他行業的名人都來湊熱鬧:德約科維奇在中網奪冠之后來了一段騎馬舞,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為了吸引年輕選民在演講前居然也來了那么一段。這些非娛樂界的名人效應相疊加,自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為《江南STYLE》的傳播打了廣告。
先有《忐忑》,再有《江南STYLE》,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小成本的音視頻制作+精心策劃的名人推廣,會成為接下來十年中除了選秀之外流行音樂歌手走紅的又一種主流方式?流行音樂也會從錄音帶時代、MV\CD\MP3時代進入到視頻乃至全媒體時代?
各路網絡神曲
■鏈接:
《愛情買賣》
“出賣我的愛,你背了良心債,就算付出再多感情也再買不回來。”不管是超市里導購播放的音樂,還是大爺大媽跳健身操的伴奏音樂,都變成了這首超級有殺傷力的《愛情買賣》,就連網絡紅人鳳姐也曾對這首歌“情有獨鐘”,鳳姐深情演繹該歌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求佛》
“我們還能不能再見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愿意用幾世換我們一世情緣,希望可以感動上天。”此歌火后,有網友稱此歌“看個十遍八遍的,也看不明白歌詞里說的是啥”,甚至有人聽了“為了你,我變成狼人模樣;為了你,染上了瘋狂”的歌詞后推定,“唱歌這人很可能患上了妄想癥。”
《忐忑》
2011年網絡最走紅的歌曲之一。整首歌曲沒有一句歌詞,龔琳娜用擠眉弄眼的神態亂哼哼了一曲,整個畫面很喜感,網友卻展開了對歌詞的熱烈討論,“得兒得兒得兒哎呀一喲哎呀”、“阿姨壓抑帶個刀”……至于歌唱的到底是什么,仍是一頭霧水,也正因此被稱為神曲。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周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