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對話媒體人鄧飛:從“微博打拐”到“免費午餐”
人民網北京9月26日電作為一名眾多網友眼中的“敢說、敢干、正義、可愛”的調查類記者,鄧飛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監督者,直面現實,揭露腐敗,監督權利,在致力于為貧困山區小學生每天提供一份熱騰騰午餐的行動中,他已成功轉型為一名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公益志士。2011年“微博打拐”使鄧飛獲得了空前的公眾的知名度,也讓他看到了微博這一新興的社交媒體,所能夠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進而他也把自己從一個監督者,變換成了一位行動者。是什么影響他從一個記者變成一個行動者?又是什么原因讓他盯上了免費午餐這件公益事業?面對公眾對于公共慈善事業的質疑,他又是如何面對?近期,“免費午餐”公益項目發起人鄧飛做客《楊瀾訪談錄》,從“微博打拐”到“免費午餐”,講述他是如何完成從監督者到建設者的轉變!
傳統媒體的局限性讓我無奈
他是一名優秀的記者,曾寫出一百多篇關注婦女兒童權利,揭露腐敗的重大社會調查報告;在新聞界,他也是一位公認的組織者。但真正使他出名的卻是因為微博,當初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成功地利用微博這一新興的互聯網工具,讓他開啟了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微博運動。其中最著名的一個事件就是“微博打拐”。2008年3月,湖北潛江的彭高峰夫婦在深圳經商時,3歲的兒子彭文樂在商店附近被人拐走。這位父親為此執著尋找,在三年后的2011年2月8日,通過網絡微博最終在江蘇邳州一個村莊找到兒子。鄧飛對此進行了現場全程微博直播,使得這條新聞最近兩天被國內各媒體廣泛關注。作為微博打拐活動的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鄧飛,這些年一直在關注和幫助彭高峰尋子。他說:“還有很多‘文樂’沒有回家,希望大家繼續發力。”在采訪過程中,鄧飛也透露出傳統媒體的局限性讓他很無奈,“以前通過傳統媒體,做了一種深度的報道以后,影響到相關的部門,出臺一些政策進行全國性的行動。但是運用這種手段找到被拐孩子就像大海撈針,自從有了微博之后就降低了難度,我們可以發微博號召大家一起找孩子。”
微博帶給我們行動力、執行力
“微博打拐”事件不僅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也使鄧飛的微博粉絲人數暴漲。但這個事件也讓鄧飛本人有了很大的改變,十幾年新聞調查記者的從業經歷,曾讓他看到太多的社會幽暗面,但微博的力量卻使他體會到了“平時不可想象的快樂和感動”,他發現,微博“有一個磁場、有一個氣場”,能夠讓“每一個人的善良和愛心像小溪汩汩流出,最終匯成大河奔騰向前”。他也覺得“以前我們只有思考力和話語權,沒有執行力,但自從有了微博之后,我們可以變成一個號召者,能夠發起一場社會運動,團結很多人一起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