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擬于明年登月 探測器將在月球“軟”著陸
“軟”著陸與溫差成最大考驗
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日在天津召開的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3屆院士大會上表示,我國探月工程正在為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做準備。
“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它將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開展著陸器懸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視勘察。目前,“嫦娥三號”任務正樣研制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抓緊推進。
“穩穩當當地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是一個難題。”歐陽自遠告訴新華社記者,“嫦娥一號”是撞月“硬”著陸。“嫦娥三號”是“軟”著陸,不能使用降落傘。目前研究團隊已計劃在接近月球表面時首先利用反作用力緩沖,然后讓“嫦娥三號”自由落體實現降落。
落地后隨之而來的難題是抵御巨大的溫差。地球上的一天相當于月球上一個月,夜晚溫度最低時達到零下180多攝氏度,白天溫度大都在100攝氏度以上。“這對電子元器件是一個巨大考驗。”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團隊已經有完備的計劃,特別是將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研制的原子能電池,抵御嚴寒、酷暑的考驗。
歐陽自遠還透露,“嫦娥三號”將采取定位探測與巡視探測相結合的方式。著陸器著陸后就不能移動了。它配備的多臺照相機將對周圍的地形地貌進行拍攝。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
“‘嫦娥三號’將創造多個‘第一’。”歐陽自遠說,它將第一次在月球安裝月基天文望遠鏡。月球上沒有大氣,比在地球上觀測效率要高得多。月球車上將首次配備360度全景相機、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譜儀。
歐陽自遠表示,我國有望在2017年實現月球采樣與返回,對登陸地點附近區域的月球表面資料進行更詳細的收集,從而完成無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記者毛振華 余曉潔)
鏈接
我國載人登月計劃尚無時間表和路線圖
針對中國載人登月的種種猜想,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日在此間明確表示,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目前還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歐陽自遠在天津舉行的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3屆院士大會上介紹說,中國的探月工程共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現在正處于第一個階段。”歐陽自遠進一步介紹說,這個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第一步是發射一顆繞月衛星,即“嫦娥一號”,對月球進行概貌性掃描。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于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由于“嫦娥一號”完美完成了預定目標和任務,原本作為“嫦娥一號”備份星的“嫦娥二號”更改目標,為“嫦娥三號”服務,目的是讓后者軟著陸在月球上,從而完成第二步的“落月”。按計劃,“嫦娥三號”將在2013年登陸月球。“‘嫦娥二號’目前也已圓滿并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在完成前兩步后,第三步是讓載有月球車的“嫦娥三號”在月球完成打孔取樣后安全返回。“至于如何安全返回,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研究。”
歐陽自遠透露說,我國在2017年將有望實現月球采樣與返回,對登陸地點附近區域的月球表面的資料進行更加詳細的積累和收集,從而完成無人探月工程中“繞、落、回”的三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
至于中國何時能載人登月?歐陽自遠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載人登月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載人登月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包括航天員出艙、航天器對接、月面返回、月面生存等等。只有掌握這些關鍵技術之后,中國才會結合未來國際、國內月球探測的發展情況,擇機實施載人登月。” (記者 周潤健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