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伙許家田:在柬埔寨助人為樂
在國際關系學院讀書的四年里,許家田算得上校園里的一個風云人物。
這個來自烏魯木齊的男孩在校園里擁有不少光環。他英語出色,曾在大一時就獲得外研社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冠軍,入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且專門服務于貴賓席,四年里一直活躍于各項社會活動。
如今,從校園畢業兩年后的今天,許家田成了柬埔寨暹粒孤兒院里一個所有小朋友都熟悉親切的名字,他的英文名: Kurt.
“上課時,有小朋友從窗口看到Kurt的臉,會興奮地大聲喊:Kurt! Kurt! 然后就一窩蜂全跑出去了,猴在他身上把他團團圍住,”孤兒院的院長說。
24歲的許家田總是笑呵呵地把孩子們一個個抱起來,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對這些孩子們來說,雖然語言不通,可是許家田早已經成了他們的大哥哥。
“每次這種時候都會覺得,好像又回家了,”他說,“非常非常溫暖。”
2010年從學校畢業后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許家田和一批來自臺灣的青年志工一起,去柬埔寨暹粒對當地的貧困農戶進行農業上的幫扶工作。那是他第一次去柬埔寨。
現在回想起來,許家田覺得,那段日子讓他的心靈深深感到震撼。他們幫扶的地點,是著名景點吳哥窟的所在地暹粒。暹粒當地經濟并不發達,很多孩子穿得很破爛,當地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光著腳走在地上。
“可是你能感覺到他們的那種真誠和快樂,”他說,“他們的眼睛里面閃爍著快樂的光芒。我忽然覺得很久違。”
第一次到暹粒后不久,在幫扶時發生的一件事情,震撼了22歲的許家田。
在他們對當地農戶進行幫扶的過程中,有一戶人家是一個寡婦帶著自己十幾歲的兒子。她的丈夫是因為三個月前,在河里勞作的時候被毒蛇咬死的。許家田和其他志工們去教她用更科學的方法種地,以增加糧食產量和收入。由于語言不通,女主人和他們說話很少,但能感覺到她很歡迎這些前來幫助她的年輕人們。
一天下午,許家田完成了對她的幫扶后,覺得非常疲倦,就在她家門前的一棵大樹下躺倒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他睡醒了,發現自己躺在一張涼席上。床頭邊的小桌子上,擱著一碗白粥,一碟油炸的、很小很小的魚。這婦人坐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他,用動作示意他吃東西。
許家田的第一反應是: 這魚是哪兒來的?
他把翻譯叫了進來。
一番對話后,翻譯的回答讓許家田目瞪口呆。翻譯告訴他,這些小魚是她在許家田睡著了的時候,讓自己唯一的兒子下河去捉的。婦人還對翻譯說,沒有捉到大魚,只有這么小的,很不好意思。說著,婦人臉上露出有點不好意思的笑容,低下頭去。
就在三個月前,她的丈夫,就是在同一條河里,被蛇咬了中毒身亡的。
“那個瞬間,我覺得我被摧毀了,”許家田這么形容當時心里的感覺。
“一直以來,我只在書上讀到過: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可是這里的人,話都不曾講通過一句的人,他們真的是拿命來感謝你的。很多年來學習著,卻不曾相信的東西,就在這一刻,一下讓你折服了。”
他感覺,在這片土地上,他不僅能為他人帶來幫助,更讓他發掘出了一個和從前不太一樣的自己。
半年后,許家田放棄了之前去美國深造的計劃,也沒有接受手頭一堆不錯的工作機會 ,回到新疆問家里借了九萬塊錢,加上自己在校期間的積蓄,創辦了一家旨在服務柬埔寨貧困地區的社會型企業: Green Leaders Adventure。
這個機構服務柬埔寨地區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帶領中國的年輕人去柬埔寨做志工,幫助當地的孤兒院和小學修建宿舍和教室。
每個參與去柬埔寨做幫扶志工的人需要繳納18880元作為費用。這筆費用中,有一半左右的錢是志工在當地的食宿和路費,余下的部分用來給當地的校舍建設買建材和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其中一小部分作為機構的發展費用。
從這個組織創辦至今,已經有160名中國年輕人通GLA去柬埔寨做志工。他們全部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其中包括不少還在讀書的高中生,尤其是國際高中的學生。從2011年起,每一個寒暑假,許家田就會帶領十個志工,一批一批地赴柬埔寨暹粒的很多貧困村莊,以梯隊接力的方式對當地的孤兒院和小學,幫助他們修建宿舍和教室,鋪地板,種蘑菇等。每一批志工在柬埔寨工作十天,然后新一批的志工再去,接著上一個梯隊未完成的工作繼續建設。
“我們這里有不少國際高中的孩子,剛來的時候,只是想獲得一些社會活動的經歷,為以后申請國外的高校做鋪墊,”許家田說,“但去了柬埔寨后,多半都會很受震撼,嚷嚷著還要再去。”
對這些小志工們來說,許家田幾乎已經成了柬埔寨的標志。18歲的志工劉禹彤說,“每次一到金邊機場,第一個看到的就是許家田的那張大臉!很溫暖。”
李凱雯是北京新東方個國際高中一名高一學生,回想起在柬埔寨勞作的日子,她第一次忽然覺得,“那個在烈日下光著腳勞作的自己其實也挺好的。”
“我想,其實他們中很多人和我一樣,在柬埔寨那樣大汗淋漓地幫助當地孩子干活的時候,被孩子們猴上身來親親臉蛋的時候,給我們寫 I LOVE YOU 的時候,看著一座座教室被修建起來的時候,那是我們的人生中第一次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我為我所做的事情而感到驕傲,” GLA的另一名全職員工董詩晴說。一年前,她放棄了在北京一個音樂廣播電臺的工作,加入了GLA,“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上,其實正是這些感覺,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上一次離開柬埔寨的時候,許家田和GLA志工團隊的成員們收到了一份當地孤兒院小朋友的禮物。這是一張他們自己做的賀卡,由于不懂英文,小朋友們在賀卡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這些陪伴他們的中國哥哥姐姐們的名字,還寫了很多的: I miss you .
8月30日,許家田帶著今年暑假最后一個梯隊的志工們,在吳哥窟景點為當地孤兒院進行最后的募款。這一天,是他的24歲生日。
“我喜歡這樣的成長,”許家田說,“能夠很真實地看到,我所能帶來的每一點點改變。柬埔寨是我們開始的地方,但我們一定會讓國際志工的路,走得更遠更長。”(中國日報記者 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