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禮佛廣場
兗州保留完整的李白曾居住過的青蓮閣
11月14日,由共青團濟寧市委、濟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汶上縣南旺分水遺產文化保護研究中心及光明網魯南頻道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0年中國大運河(濟寧段)新聞調查暨大學生申遺志愿者考察活動進入第二天,申遺志愿者、學者、環保專家、媒體記者等考察團一行走進汶上和兗州兩個縣市,并現場了解、勘察該境內的相關大運河遺址及參觀了佛教圣地寶相國寺。
據了解,在汶上縣區段內有會通河、小汶河、徐建口斗門遺址、邢通斗門遺址、北五湖湖堤、運河磚砌河堤、寺前鋪閘、十里閘、柳林閘、南旺鎮分水龍王廟遺址共10處大運河遺產文物。在兗州市區段有府河、泗河、金口壩共3處大運河遺產文物。
據兗州市文物局的專家介紹,泗河發源于沂蒙山脈的泉林,西行至兗州后調頭南下,在古代具有較高的交通價值,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兗州的區域地位。原來的泗河象現在的大運河一樣,穿黃河故道,過淮河,在揚州隨長江入海。在清代中后期,兗州城南的泗河中扎進了一個人造鎮水法器“神州劍”,長七八米,重好幾噸。洪水是鎮住了許多,幾年前還常常斷流,但也發過幾次洪水,關于“神州劍”的威力,多是民間傳說。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和興盛,使濟寧成為“水陸要沖,舟車云集”之地,被稱為“江北蘇州”、“運河之都”。歷史上記載,自元朝大運河縱貫濟寧南北以來,獨特的自然環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散中心,曾是江北最大碼頭之一。南旺分水樞紐工程的建成,從根本上解決了圍繞運河通航的水源補給問題,確保了運河數百年的暢通。漕運的暢通同時帶來了濟寧數百年的繁盛,南北文化在此交流,佛教、天主教等也在此多有寺廟、教堂。
考察團一行還參觀了汶上縣的國家4A級景區寶相國寺,在太子靈蹤塔的塔宮地宮內瞻仰了佛祖釋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佛教圣物。為打造“中國佛都”汶上縣現以寶相寺為核心的中都佛苑旅游區都經過擴建,主要景點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樹、須彌山、寶相寺、地宮、太子靈蹤塔、禮佛廣場和禮佛大道。擴建后的景區將成為融圣物展示朝拜、宗教休學體驗、旅游觀光休閑、佛教建筑博覽等為一體的佛教文化主題公園及山東省著名的佛教文化體驗地。同時參觀了義橋煤礦、太陽紙業、農業科技示范園等企業。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