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之間的三場電視辯論已于10月15日落下帷幕,得益于金融風暴的奧巴馬在民調中一路領先,而麥凱恩盡管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挽回頹勢,目前局面堪憂。但是鑒于選情的復雜性,在11月4日大選前誰也無法預料最后的結局。
*** 第一場:牛津試劍
時間:美國當地時間9月26日晚(北京時間9月27日上午)
地點: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密西西比大學的校園禮堂內
主持人: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的資深主持人吉姆·萊勒
規則:辯論時長共計90分鐘,分成8個10分鐘的小節,其余時間為開場白和總結。每個小節談一個話題,由主持人提問,雙方候選人先用2分鐘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有5分鐘時間進行辯論。
主題: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
盡管首場辯論的主題原本設定為外交和國家安全,但麥、奧雙方在辯論會的前30分鐘卻一直圍繞美國金融危機唇槍舌戰。此外雙方還就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伊朗核計劃、美俄關系、國家安全等問題闡述了各自立場并激烈交鋒。
戰績:奧巴馬激情取勝
辯論結束后,雙方陣營都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稱自己的候選人表現更好。奧巴馬陣營說奧巴馬“明顯獲得了勝利”,并稱“麥凱恩在辯論中除了重復布什失敗的政策外什么都沒有提出來,奧巴馬則在經濟和外交政策上提出了鮮明的變革觀點”。而共和黨陣營表示,麥凱恩才是首場辯論的贏家,因為“無論在經濟、稅收、還是伊拉克和伊朗問題上,麥凱恩始終控制著局面”,同時共和黨陣營還認為奧巴馬在領導力、判斷力和勇氣三方面都跟麥凱恩有差距。
大部分美國媒體則認為,奧巴馬和麥凱恩在首場辯論中都表現正常,奧巴馬稍稍占優。奧巴馬看上去非常自信和鎮定,沒有明顯表現出政壇新人常有的緊張和不安。他在整場辯論中堅稱麥凱恩將是布什的延續,并以此作為攻擊對手的基調。奧巴馬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幾乎在每個問題上都展現出有一定深度的見解,并且在批駁麥凱恩時想到用對方最近的講話和聲明舉例。許多看了現場辯論的選民也認為,奧巴馬在辯論中略占上風,這主要是因為他散發的激情、代表的希望以及語言表達技巧,他在演講中的神情也很生動。
麥凱恩對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政策充滿了自信,比較穩重,沒有出現過份的情緒波動,在演講中大量使用“奧巴馬不知道”等否定對手的句式很有氣勢。麥凱恩在演講中充分展現了自己是經驗豐富的戰斗英雄形象,并很有技巧地撇清和布什的關系。
兩人存在的問題是在很多時候都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并且缺少細節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辯論內容也基本是在老調重彈,說的是早前選舉中就頻繁使用的語言。奧巴馬對一些問題的答案似乎沒有充分地組織好語言,全程幾乎沒有運用幽默,沒有像一些選民期待的那樣展現出一種清新的辯論風格。麥凱恩沒有在辯論中充分強調“國家利益大于選舉”的觀點,也沒有凸現自己其實和奧巴馬一樣呼吁變革。他在辯論中反復提到美國前政府的做法以及自己過去的經驗,有倚老賣老的嫌疑。
民調:奧巴馬一馬當先
辯論會前民調:奧巴馬的支持率為48%,麥凱恩為45%。(美國蓋洛普調查機構)
辯論會后民調:奧巴馬支持率首度達到50%,而麥凱恩僅為42%,差距上升為8個百分點。(《今日美國》)
*** 第二場:毫無新意
時間:美國當地時間10月7日晚(北京時間10月8日上午)
地點: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貝爾蒙特大學
主持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新聞主播湯姆·布羅考
規則:第二場辯論采取互動性很強的“市政廳會議”形式,即兩名候選人坐在臺上回答現場還未決定支持誰的選民以及網民的問題。由主持人湯姆·布羅考從現場選民的問題中挑出一些向兩名候選人提問,還有1/3的問題來自網民。兩位候選人首先進行2分鐘的回答,然后用5分鐘進行辯論。
主題:經濟與外交政策
在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持續受到全球媒體關注的背景下,麥凱恩和奧巴馬在第二場辯論中仍然把重點放在如何解決金融危機上。此外雙方還就美國國際影響力、醫療保健、能源、國家安全、外交政策等問題回答了現場觀眾以及網民的提問。
戰績:麥凱恩解困未果
盡管交鋒依然激烈,但是美國媒體普遍認為第二場辯論毫無新意,雙方都在重復以前的論調。在第二場辯論中麥、奧仍然把重點放在如何解決金融危機上。奧巴馬繼續把金融危機歸咎于共和黨政府,認為目前的解決方法是正確地實施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救市方案。麥凱恩則表示當選后將實行低稅率政策,他還承諾為房貸壞賬買單。在外交政策方面,麥凱恩依然強調他具有豐富經驗,而奧巴馬則以伊拉克戰爭為例指出麥凱恩在外交政策上缺乏判斷力。
美國媒體評論說,這場辯論表面上看基本平分秋色,急于扭轉劣勢的麥凱恩在辯論中表現得較強硬,奧巴馬表現穩定但未能實現一鼓作氣擊倒對手的目的。但是相比之下,由于麥凱恩在民調中已處于不利境地,他必須出奇制勝才能遏制對手,但是他在辯論中并沒有“搶眼”的表現來扭轉頹勢。而奧巴馬此前居領先位置,沒有失分就是得分,換句話說,奧巴馬是此次辯論的贏家。
民調:奧巴馬擴大優勢
辯論會前民調:奧巴馬的支持率為50%,麥凱恩為42%。(美國蓋洛普調查機構)
辯論會后民調:奧巴馬的支持率達到54%,麥凱恩的支持率為30%,這反映出奧巴馬的領先優勢在繼續擴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第三場:火藥味十足
時間:美國當地時間10月15日晚(北京時間10月16日上午)
地點:紐約長島的霍夫斯特拉大學
主持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主播希弗
規則:兩人不是像前兩場辯論那樣站在各自的講臺后,而是同臺而坐近距離正面交鋒。
主題:經濟和國內政策
全球金融風暴以及如何挽救經濟依然是當晚辯論的主題,雙方在辯論中都試圖把自己塑造成更有能力領導美國走出金融危機的候選人。此外雙方在90分鐘的辯論中還分別闡述了在能源等內政方面的立場。
戰績:麥凱恩難挽狂瀾
由于是最后一場辯論,現場可謂火藥味十足,麥凱恩和奧巴馬在辯論中夾雜著大量人身攻擊。急于在最后一辯中“咸魚翻身”的麥凱恩在前30分鐘表現非常不錯,但在后面有些情緒失控,顯得有些生氣但卻強忍住不發火。而奧巴馬則將討論主要集中在問題上,表情非常嚴肅,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沒有前兩場表現得那么鎮定。美國媒體認為,盡管麥凱恩本場辯論的發揮好于前兩場,但還是未能“超常”發揮,而奧巴馬總體來說發揮正常,因此繼續保持著領先地位。
民調:奧巴馬鎖定優勢
辯論會前民調:奧巴馬的支持率為53%,麥凱恩為39%,差距上升為14個百分點。(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紐約時報》)
辯論會后民調:58%的觀眾認為奧巴馬的表現更好,認為麥凱恩較出色的觀眾只占31%。(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 決戰:奧巴馬勝算大
奧巴馬連續3場電視辯論勝出大大鼓舞了其競選陣營的士氣,他們表示對奧巴馬在3周后的大選中獲勝充滿信心。有專家分析說,按照奧巴馬目前獲得的選民支持率,他贏得最后大選的可能性超過90%。蓋洛普調查機構數十年來對美國總統選舉支持率的統計顯示,如候選人在距投票日不到一個月之際的支持率領先對手7個百分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穩操勝券。
美國總統大選自1976年開始引入電視辯論機制,兩黨總統候選人要在大選前舉行3場辯論。但是專家們也指出,雖然大選前的公開辯論對選舉結果會產生重要影響,但并不會對整個選情起到轉折性作用。由于當代信息傳播極為迅速,民意轉變的速度和頻率都在加大。目前還有3種因素對選舉結果會產生影響,其中2個因素對奧巴馬有利,即有更多選民參與投票,以及目前還沒有明確意向的更多投票人會因為金融危機怪罪布什而連累麥凱恩。對奧巴馬不利的因素是白人選民在投票前最后一刻會因為種族偏見放棄對奧巴馬的支持。最終誰能問鼎美國總統寶座恐怕只有到11月4日才能真正揭曉。(環球周末工作室/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