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人類進入能源爭奪戰時代
[ 2007-12-18 09:45 ]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石油價格的上漲,是當下世界各國最為焦慮的問題之一。自2002年起,石油價格從每桶20多美元,一直上漲到目前的90多美元,并多次沖擊百元大關。究其原因,一是美元持續貶值,各產油國被迫調高油價,以彌補損失;二是世界經濟近年來持續增長,原油需求量不斷增加。

國際能源機構的最新報告稱,2006年,全球原油開采量已達到峰值,50%的原油總儲量已被開采。該報告還預計,今后,全球原油開采量將每年減少近3%。

需求量的持續增長,與供應量的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正在將世界帶入危險之中——英國知名學者約翰·格雷認為,冷戰的結束,標志著人類結束了為意識形態而戰的歷史,世界轉而重回為能源而戰的時代。“9·11”事件后,人們突然發現,美國等西方國家打著反恐的旗號,大舉搶奪石油等戰略資源。一時間,全球性的外交角力、政治斗爭、軍事威脅、武裝干涉、經濟利誘、政權更迭等“亂局”迅速延燒,能源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能源需求迅速增長,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這意味著,中國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這場復雜的能源之爭。

美國攪亂歐佩克

成立于1960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目前擁有13個成員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安哥拉、厄瓜多爾,其石油儲量占全世界的78%,產量占全球的40%,出口量占世界總交易量的55%。該組織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對保持國際石油市場的繁榮與穩定、確保石油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來,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參與”下,歐佩克的內部矛盾愈發突出,各成員國出于自身利益,經常突破配額限制。今年9月,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一些海灣國家紛紛表示,當時每桶近80美元的油價是一個合理價位,因而不希望增產石油。但在第一產油大國沙特的堅持下,歐佩克最后才象征性地決定從11月1日起,使原油日供應量在原來2720萬桶的基礎上增加50萬桶。然而,隨著世界第三大石油儲藏國伊拉克石油生產和出口的逐漸恢復,石油生產配額制愈發不堪一擊。在美國的操縱下,伊拉克巨大的石油出口潛力,基本不受生產配額制的約束,對歐佩克的威信造成了致命危害。而伊朗與美國關系的持續緊張,則是世界石油市場的一顆定時炸彈;美國放寬對利比亞的制裁后,該國石油產量也極有可能突破歐佩克的限制。

歐佩克與中國一向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建立了高層對話會議機制,并有著不同層次的合作。但它的一些成員國迫于西方國家的壓力,與中國的合作一直處于謹小慎微的狀態。

西方巨頭算計中國

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美國謝夫隆德士古石油公司等國際石油巨頭,如今仍然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呼風喚雨。其業務涉及從開采、加工到銷售的整個資源產業鏈。它們利用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通過兼并、收購乃至興辦獨資企業等形式,把勢力范圍滲透到世界各主要產油國,基本上控制了這些國家的主要油氣田。

近幾年來,英國石油公司重點開發了安哥拉、墨西哥灣、里海、印度尼西亞等新的油、氣田,未來5年里在這些地區的投資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些跨國石油巨頭一方面加緊收購主要的油氣田,另一方面還控制著油氣資源的輸送管道和運輸船隊。為了達到更方便攫取石油資源的目的,西方石油巨頭通過納稅、經濟援助、賄賂等形式,與產油國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

在西方跨國石油巨頭“欺行霸市”的環境里,中國也成了直接受害者。2005年,中國中海油欲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等先是利用實力優勢,通過聯合抬高價格和游說政府的辦法,欲將中國公司排除在外。當年6月30日,美國眾議院以333票比92票的壓倒性優勢,要求美國政府中止這一收購計劃,并以398票比15票的更大優勢,要求美國政府對收購事件進行調查。最終,美國頂著國際社會的譴責,成功地使經濟問題政治化,導致中海油在此次收購行動中敗北。

列強爭食三塊“肥肉”

中東依舊是國際石油市場依賴度最高的地區。美國視中東為傳統勢力范圍。科威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等,被美國視為忠實盟友;美國對沙特的態度可謂既愛又恨,甚至產生過更替其政權的念頭。在美國的拉攏和分化下,沙特在歐佩克中的老大地位岌岌可危。推翻薩達姆政權、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后,美國試圖推進其“大中東計劃”,欲通過實施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改革,把中東徹底變為符合美國利益的附庸。在此情況下,美歐矛盾一步步變得尖銳。美國攻打伊拉克,威脅伊朗,控制中東石油,可能使歐盟的長遠利益受到損害。因此,歐盟一直在努力突破美國對中東石油的控制。

作為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里海地區周邊各國都非常重視本地區具有戰略地位的油氣資源。而美國、俄羅斯、西歐、日本等國家也紛紛把里海油氣納入自己的能源發展戰略計劃。美國更是在積極爭取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同時,通過全面控制阿富汗、在中亞國家駐軍,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

非洲地區尤其是幾內亞灣,目前已成為“石油新大陸”。相比于動蕩的中東地區,非洲顯得相對平靜。因此,世界各國競相選擇非洲作為分散進口油氣風險的重要地區。美國更是希望將幾內亞灣地區納入其全球能源供應體系。美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的原油比例,已從1997年的7%上升到2006年的17%。2006年,非洲21年來首次超過中東地區,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地。與此同時,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這些非洲大陸原宗主國,以及日本、印度等國,也不甘心落于美國之后,紛紛“卷土重來”。

中國與非洲是老朋友,雙方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2006年,中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總量已達到4579萬噸,占進口總量的31.5%。西方國家在眼紅之余,屢屢制造事端,不僅指責中國給非洲的貸款條件不符合國際標準,還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

誰在覬覦海上通道

在這場能源爭奪戰中,油氣資源的運輸安全問題,是一個被很多人忽視但實際上異常重要的問題。

美國一直視控制海上石油通道為首要目標。目前,美國重點掌控了七大海上戰略通道,包括:直布羅陀海峽、多佛爾海峽、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等。在這些地區,美國要么重兵駐防,要么派航母巡游。

美國對海上石油通道的控制,對中國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種風險和威脅。目前,中國從中東、非洲進口的油氣資源,全部經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航道,不僅受制于一些地區大國海軍的威懾,更受制于美國海軍的威懾。而從南美洲輸往中國的石油,不僅要受到美國海軍的威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威脅。

由此觀之,只要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的地位不改變,只要石油作為稀缺、不可再生資源的狀況不改變,中國面對的必將是一個復雜多變、危機四伏的世界石油市場。無疑,我們有了一個急需解答的問題——如何化解石油安全風險?(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