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研究總院總工程師吳列——拳拳愛國心 深深北汽情
![北汽研究總院總工程師吳列——拳拳愛國心 深深北汽情](../../../images/18thyxdyfcl/attachement/jpg/site385/20121025/0023ae72898c11f34c1000.jpg)
吳列同志,現任北京汽車工程研究院專業總工程師,NVH振動噪聲領域專家,更是有著近30年黨齡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身在異國他鄉的游子,最無以名狀又縈繞心頭的,是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牽掛。
吳列在大學三年級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留校任教。26歲那年,他走出國門遠赴瑞典學習。和很多人費盡心機的出國定居不同,出國前他就知道,終有一天自己會回來,回到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所以,他托人定期繳納黨費。這一交,就是十余年。即使在國外充滿了誘惑與引導,他一直堅守著自己黨員的身份,并以此為榮。
求學路上,他用智慧與汗水獲得了導師的肯定,先后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導師曾這樣評價他:“吳是我最優秀的學生,定會成為世界一流的專家。”這句評語,很快就得到了驗證,他被沃爾沃重卡研發中心聘為首位華人NVH專家,直到他離開,都沒有第二個華人坐到他的位置。
努力換來肯定,吳列在瑞典一步步站住了腳,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穩定的工作,漂亮的住宅,心滿意足的妻子和茁壯成長的兒子。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兒真好,再也不回去了!”
可是,吳列卻不這么想。閑時走在瑞典的街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所有的生活:衣食無憂,卻又波瀾不驚。當地的社交圈封閉又固化,一個異鄉人很難融入。他很輕易的得到了物質條件上的滿足,但卻始終找不心的歸屬。談到那段時光,吳列這樣說:“有時我就想,我要是能在王府井大街上,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中,不用做什么,就那么呆會兒,也是件特舒服的事兒。”吳列,想家了。
瑞典的工作按部就班,這一天的工作,可能30年后還是如此。沒有足夠的舞臺去發揮,去奮斗,讓前行了十余年的吳列,停了下來,隨之而來的是迷茫。自己讀了十數年的書,做了那么多的課題研究,難道就要把這些全貢獻給外國么?還是這樣頗有牛刀殺雞意味的貢獻?不。回國的念頭,仿佛迎風的山火,熊熊的在胸中燃燒。
要回國,先要說服自己的妻子。可妻子早已習慣了這里的生活,要改變談何容易。吳列只好找機會旁敲側擊。妻子在瑞典做醫護工作,這里,人老了都住進養老院。好的子女,會在比較大型的節日送來一束鮮花,而大部分的兒女,都不會來探望老人。看到這種景象,妻子也會流露出一絲傷感。吳列就趁此機會勸說妻子:“想想國內的親友,再看看這的生活,難道老了之后,你想過這樣冷清的生活么?”類似的勸說數不勝數,妻子終于一點點的被他說服,同意了回國。
而這時,中國的汽車行業正蓬勃的發展,愈來愈多的英才投身于汽車事業中。吳列,再也坐不住了。他看到了祖國大環境的改善,祖國對人才的求賢若渴,祖國在自主創新領域為人才鋪就的金光大道。這條路上充滿了未知的挑戰,亦有俯拾皆是的機遇。這條路始于荊棘,卻終將通向頂峰。
在豐厚的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的追求中,他毅然的選擇了后者。辭去沃爾沃的工作,回到了中國,來到了北汽。離開多年的吳列深知,祖國是根,黨是魂。他回國后第一時間回母校辦理了手續,恢復了組織關系,做完這一切,他真切的感覺到,終于回家了!
在這里,吳列欣喜的發現,自己如魚得水。和他一起奮斗的,是同樣有著豐富經驗的故鄉人。有殊途同歸的海歸、有國內成長的精英,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心中那個新汽車夢奮斗著。看著C70G這樣一款自主研發的轎車從立項時的璞玉,在自己手中一步步雕琢打磨成即將上市的明珠,他充滿了自豪。現在的吳列,平靜而又滿足。因為在北汽,肩上的擔子,重了;腳下的腳印,清晰了。
去年七一,在北汽研究總院院舉辦的慶祝建黨90周年?重溫入黨誓言的儀式上,這位海歸老黨員再一次站在了黨旗下,并說出了心里話:“海外漂泊十幾載,對黨深情從未變,歸來再站黨旗下,國富民強我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