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4月的埃及紅海旅游勝地沙姆沙伊赫陽光明媚,惠風和煦。在這大好時節,第二屆亞洲中東對話會議于4月5日至6日在這里舉行。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行動中的伙伴關系:邁向更美好的未來”,目的在于促進亞洲與中東地區的相互了解,深化兩個地區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大約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300多名代表
齊聚一堂,就共同感興趣的政治與安全、經濟發展與合作、文化交流、新聞和科技等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進行了建設性探討,取得了廣泛的共識。
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多數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對內,在維護主權、經濟建設、和平發展等方面都面臨著共同的形勢和任務;對外,在許多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同時,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各地區之間的相互依存度不斷加大,為互相毗鄰的亞洲和中東兩個地區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契機和條件。
第一屆亞洲中東對話會議2005年6月21日至22日在新加坡舉行,主題為“共同利益與共同挑戰”。時隔3年,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形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很多。本屆會議主席、埃及外交部長阿布·蓋特在開幕式上發言說,首屆亞洲中東對話會議為促進亞洲和中東地區關系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次會議是在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舉行的。他相信,本次會議會進一步促進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合作與發展,有助于這兩個地區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這次對話會上,和平、安全、穩定、發展、合作等成為多數國家代表發言的關鍵詞,這也反映了與會國家的普遍心聲。代表們認為,強權不能帶來安全,武力與和平背道而馳,呼吁以對話增進互信,以協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謀求穩定。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強調,亞洲和中東是熱點問題較為集中的地區,迫切需要穩定。他呼吁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實現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王毅在發言中提出了實現亞洲中東持久和平與發展的四點建議,闡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受到與會代表的歡迎。
經濟議題是此次對話的熱門之一。與會者一致認為,亞洲和中東是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和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雙方在市場、資源、產業結構等領域差異較大,互補性強,尤其在貿易、投資、金融、能源、旅游等方面合作潛力很大。雙方應以此為重點推動全面經濟合作,加強在國際多邊經貿領域的政策協調,積極探討開展自由貿易合作,建立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與合作機制等,共同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在文化領域,代表們普遍認為,多樣性是人類文化的一大特征和屬性,也是世界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應充分尊重各國的文化特色,以包容的態度積極維護文明、宗教和價值觀的多樣性等,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自主權,推動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埃及文化部長胡斯尼代表中東國家發言認為,文化已經成為不同種族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的媒介,希望亞洲與中東各國通過對話與合作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實現和平共處。
埃及外交部官員在會議現場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會議開得很成功,恰似現在沙姆沙伊赫和煦的春風,給中東和亞洲兩個充滿希望的地區帶來了新的動力。今后,雙方的合作一定會與日俱增和更加富有成效。(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