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景
長春夜景
長春火車站
長春輕軌
長春市大街上的秧歌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長春市位于東北松遼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轄有朝陽、南關、二道、寬城、綠園、雙陽六個區,九臺、榆樹、德惠三個縣級市和農安縣。總人口71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98萬人,居住著漢、滿、朝鮮、回、蒙古、錫伯、壯等38個民族。
長春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整個城市的歷史只有202年。建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春經過不斷的發展建設,成為工農業基礎雄厚、商業繁榮興旺、科技教育事業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2001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增長速度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2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85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實現進出口總額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5%。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長春,可以說它是個“多城之城”。因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長春的特色愈顯突出,漸漸地被海內外的朋友冠以“森林城”、“汽車城”、“電影城”、 “科技文化城”等美譽,于是便有了“多城之城”之說。
“汽車城”的概念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科研基地—中國一汽集團公司就在這里。一汽是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象征。新中國第一輛國產轎車就是從這里下線,毛澤東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的座車,鄧小平同志在國慶35周年的閱兵車,以及現在江澤民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座車都產自這里。長春一汽生產的“紅旗”、“解放”、“捷達”,遍布大河上下,長城內外。奧迪A6、寶來A4一經面世,便廣受歡迎,供不應求。除了汽車,長春還有名揚全國的長春客車廠,在全國鐵路線上南來北往、東奔西跑的3.5萬輛客車中,有近60%是長春客車廠生產的。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輕軌車年底就將下線,中國第一臺磁懸浮列車也誕生在長春。長春因生產汽車、客車而揚名世界,長春的摩托車也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
說長春是“森林城”,是因為初到長春的朋友,常常被滿目的綠色所感染,放眼皆是綠色,環顧到處蔥蘢,令人心怡、身爽、神清。經過多年的努力,長春現在的市區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39%,在全國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現在,不僅市區綠樹成蔭,就連城市的周邊也是綠色的海洋。城市周圍長90公里、寬500米的環城綠化帶,象一條綠色的長廊將城市圍在其中,城在林中,林在城內,非常美麗。談起森林綠化,最讓長春人引以為自豪的,還是距市中心9公里的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潭水面積4.3平方公里,人工森林面積100平方公里,是個山、林、水合一的生態風景區。今天的凈月潭,宛如長春的一片巨大肺葉和天然氧吧,使長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樣。
說長春是“電影城”,是因為她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影生產基地,50多年來,長影共拍攝故事片、譯制國外影片高達1000余部,不愧說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從長影先后走出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的電影藝術家,有近百部各類影片在國內外獲獎,其中《紅孩子》、《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客》、《開國大典》、《末代皇帝》等影片人們耳熟能詳,更有好多人是看著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長大的。以電影文化為中心,我們還建設了長春電影宮和長春電影城。我們正在籌建“中國東方好萊塢”,在那里不但可以了解到電影的奧秘,還可以親自體驗一下拍攝電影的樂趣。
長春是座“科技文化城”,是國家“科教興國”先進城市之一。長春現有高等院校25所,其中有由5 所部屬院校合并而成的吉林大學,占地面積57平方公里,在校全日制學生4.5萬人,是目前我國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學府。全市有100多所科研院所、技術開發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多萬人,科技人員占人口的比重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長春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有著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光學電子、精密儀器、激光技術、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和汽車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2001年,長春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目前,長春依托光電產業和醫藥產業的優勢,正在全力建設國家生物制藥高科技產業基地,打造長春·中國光谷。近年來,長春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場館可以承辦多種類型的體育盛會,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獲得了2007年亞冬會的舉辦權。在長春走出了葉喬波、陳露、李佳軍、王春露、楊揚等一批短道速滑等冰上項目的世界冠軍,可以說,從實力上看,短道速滑的世界冠軍城市中,長春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長春還是我國著名的“糧倉”,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全國十大產糧大縣,長春就有3個。我們這里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盛產中國品質最優良的玉米、大豆、水稻,這里還是我國最好的肉牛、肉雞、生豬、梅花鹿和無公害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依托豐富的糧食資源,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線,集中啟動了大成玉米、清真皓月、吉林德大等一批農業產業化的大項目。其中,德大肉雞年屠宰達到1億只,清真皓月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20萬頭,與香港合資興辦的大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2001年實現產值27億元,玉米加工能力達到120萬噸。2005年,大成公司的年玉米深加工能力將達到300多萬噸,真正構筑起我市與國際經濟接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此為帶動,長春市食品及玉米下游產品的銷售額將達到400億元左右。
長春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城市,有許多著名的人文景觀。古都黃龍府所在地農安的遼代古塔;偽滿皇宮和八大部;都是長春獨特的歷史遺跡。此外,吸引海內外朋友來長春的另外一條原因就是,長春的氣候特別宜人,四季分明,季季景色各異。春花迷人,夏風送爽,秋韻琦麗,冬雪飄飄。因此,長春是夏季避暑,冬玩冰雪的最佳城市之一。
長春還是一個開放度較高的城市。在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上,有一定的優勢。一是豐富的土地資源,有大量可利用的存量土地,價格低廉;二是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長春有十幾萬技術熟練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還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管理人員;三是充足的能源,價格比較便宜,可為企業降低成本;四是交通便利,長春地處于中國東北地區遼、吉、黑、蒙四省區通衢的十字要沖,運輸成本較低;五是巨大的市場,長春處在東北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中心,具有很強的輻射性,多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保持在14%左右;六是良好的社會綜合環境。多年來,全市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開明優惠的政策環境和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創造出了適合企業創業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這些,都為國內外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實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有識之士來長春創業發展。目前在長春注冊的三資企業已達2700多家,其中美國的沃爾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德國的大眾、西門子,日本伊藤忠商社等世界500強企業中就有20多家在長春落戶。為了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長春每年都舉辦一些大型經貿活動。長春市會展業也在不斷發展。近幾年,中國長春電影節、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長春國際教育展覽會、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等一大批名牌展會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規模,成為我市擴大開放的有效載體,又成為長春和國內外溝通交往的橋梁。 “十五”期間,我市會展經濟將緊緊抓住我國入世后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汽車、農業、教育、光電、科技等產業的雄厚基礎,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發揮產業優勢,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擴大影響。
近幾年來,長春的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從1996年到2001年,經濟增長速度都在兩位數以上。 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了1000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97億元。尤其長春的工業取得了高速發展,工業總產值連續5年增長率在20%以上。去年年底,長春的工業總產值增幅、利稅和利潤等幾項指標都已列東北四城市之首。對于長春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中國《新華每日電訊》曾以“破解長春之謎”為題,對長春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報道。今年前5個月,長春市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同比增長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13.2%;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08.8億元,增長13.3%。
(來源:網易 編輯: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