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奧運史上有三個值得銘記的日子: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將隆重開幕!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日子——2001年5月20日,這一天北京時間晚上8時,國際奧委會在洛桑舉行新聞發布會并同時在其官方網站公布對2008年奧運會5個申辦城市的評估報告。全球各大媒體競相解讀評估報告,除了得出北京、巴黎、多倫多申辦領先的結論外,還捕捉到了對北京評估報告中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的一句話:北京舉辦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運動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
這句評語是其他申辦城市的評估報告中所沒有的。北京奧運會,將給中華大地和中國人民帶來寶貴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我們奉獻于北京奧運會,也必將受益于北京奧運會。白居易詩曰: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7年過去了,今年1月21日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200天,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直不忘承諾和責任,用極大的熱情、扎實的工作做好奧運會、殘奧會各項籌備工作。
“北京奧運會效應”已經充盈于我們的四周,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會更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奧運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促進作用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更多福祉。
·政府:讓奧運成果惠及民眾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世代傳承的治國理念,但卻常常耽于幻想。只有中國共產黨才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了“利民為本”,在籌備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過程中同樣全力貫徹這一執政理念。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辦好二00八年奧運會、殘奧會……”并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
北京和其他協辦城市的各級政府都努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籌辦奧運會、殘奧會過程中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視民生,注意傾聽百姓呼聲,切實維護百姓的利益。
北京舉辦奧運會,遇到的重大挑戰之一就是交通擁堵。為了破解這道很多奧運會舉辦城市都要面臨的難題,北京市近年來投入巨資,修建多條地鐵。北京人深切地感受到,在籌備奧運的七年間,北京市地鐵建設是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
位于城北的天通苑小區因為常年交通擁堵而被戲稱為“添堵苑”,是北京交通好壞的一個風向標。為了躲開擁堵,以前許多小區居民每天六時就要開車進城上班。原地鐵五號線規劃方案由于立項較早,未料到天通苑的飛速發展,沒有設計地鐵五號線天通苑站,小區居民頗有微詞,并于2005年自發成立了“移站促進小組”,希望能把一個站點移到小區邊上。但由于當時地鐵五號線已經開工,小區居民擔心主管部門不會破例同意移站要求。但北京市有關部門在聽取了眾多群眾意見后,覺得民眾呼聲合乎情理,于是增資七千萬元增建天通苑站,不僅滿足而且超過了民眾的要求。這也是中國地鐵史上第一次因為民意而變更建設規劃。
2007年10月地鐵五號線開通后,這里的擁堵程度下降了60%以上?,F在,許多人可以晚起床一個小時,把車停在地鐵站邊的停車場,轉乘地鐵上班,由 “汽車族”變為“棄車族”,大大節省了時間和開支,也呼應了“綠色奧運”的倡議。他們說: “五號線改變了我們的生活?!?/p>
舉辦奧運會,如何在賽后利用好比賽場館,卸載“財政包袱”,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尤其對于那些在奧運會前新建較多比賽場館的城市來說更是如此。悉尼奧運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之一,悉尼奧林匹克公園在奧運會期間更是成為賽會的明珠、民眾的樂園、悉尼的驕傲。但奧運會后,奧林匹克公園庭前冷落,場館維護等高額費用一直困擾著悉尼。
北京和其他協辦城市能否破解這道世界難題,需要用幾年的時間來努力和驗證。但北京奧運會組織者從一開始就重視這個問題,在建設場館時既考慮到奧運會比賽的高標準需求,同時也謀劃“后奧運會利用”,最大限度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考慮民眾需求,方便民眾使用。北京市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黃艷說,從奧運場館的規劃布局上就充分考慮到賽后惠及于民的問題。
北京奧運會的很多新建場館都建在大學里,方便師生員工和附近居民鍛煉身體,開展體育活動。北京的東南角以前缺少大型體育場館,學校和周邊社區要想舉辦和參加較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和活動,都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大家都盼著附近能有一處大型場館。
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集中在北城,這樣在奧運會期間能方便運動員、記者等在較短的時間內到達賽場,這也是北京的申辦承諾之一。但組織者考慮到民眾的愿望,還是在東南一隅的北京工業大學安排修建體育館,用作奧運會羽毛球和藝術體操比賽之用。奧運會后,這個體育館將面向2萬名北工大師生員工、30萬周邊居民開放,成為他們鍛煉健身的樂園。
此外,其他三個原來規劃建在城北奧運中心區的乒乓球館、柔道跆拳道館、摔跤館,也都出于賽后利用的考慮,分別移到了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校園中,賽后將為師生員工和數百萬周邊居民服務。同樣,北京市西部體育場館較少,北京市于是在西部規劃新建了五棵松體育中心、老山自行車場館群和北京射擊中心,以賽后惠及市民。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標志性”上則是場館建設的敗筆。它在奧運會后將被改造成一個水上樂園,用于市民水上娛樂游玩。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的規劃建設同樣體現了賽后利用、服務市民的思路。為避免重蹈雅典奧帆賽場賽后閑置的覆轍,投資32.8億元的青島奧帆中心規劃賽后建成一個集水上運動、健身娛樂、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市民活動中心。
關愛殘疾人,服務殘疾人,讓中國八千萬殘疾人共享奧運成果,也是中國政府在籌辦奧運會、殘奧會過程中堅持的理念。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由同一個組委會來承辦,史無前例。
殘奧會比賽場館大門玻璃上貼上不同顏色的防撞提示;選手村房間布置體現殘疾人優先原則,為此把掛衣桿高度特地降低;最好的觀賽區域設計成輪椅看臺;電梯按鈕設有盲文標志和語音提示……細微之處見真情。正如國際殘疾人奧委會主席克雷文所說“舉辦一屆殘奧會,最主要的是充分考慮參賽運動員的感受,其次才是他們的比賽成績,北京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边@些理念和措施正是中國政府重視人權、大力踐行人道主義精神,讓奧運成果惠及殘疾人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