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黨章修正案體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將推動黨內及地方的創新實踐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入秋的北京,楓葉已紅。10月26日,十七大《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公布的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黨校的一批教師學者即匯聚在北京西郊某會議中心,對新章程進行了學習研討。
據《瞭望》新聞周刊了解,近期類似的學習班、研討班不在少數,對新黨章的解讀也盡顯縱深和廣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黨內“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的良好氛圍。
黨章研究專家、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在研討會期間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七大對黨章的修改,對未來黨的政治、組織、制度法規建設將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躍進為法規形態
此次黨章修改,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內分析人士指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有跡可循。十二大以來的黨章修改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推進和完善的過程。
1992年召開的十四大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正式寫入黨章,1997年召開的十五大,以黨章的形式最終確立了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并列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2002年召開的十六大,則在黨章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規制在指導思想系列。
據了解,此前黨內理論界已有呼聲,認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同階段的成果,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可以通過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進行涵蓋。
“此次黨章修改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觀念形態一舉躍進為法規形態。”葉篤初教授說。他表示,將這樣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寫入黨的最高法,既有利于從根本原則上維護黨章的穩定性、連續性,又有利于發揚黨內理論的創新精神,保證黨章的高度實效性。
新修改的黨章還增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內容。葉篤初認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旗幟、事業迄今為止在黨章中得到最完整的體現,“可以認為,十七大黨章達到了十二大以來黨章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