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黨的十七大是一次高舉旗幟、解放思想的大會。十七大報告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從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路、新命題,激發了社會各界的興奮點。在全國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日子里,半月談記者特從中選擇海內外公眾普遍關注的15個新觀點,結合黨代表、專家學者的熱議和點評,予以權威解讀。
新觀點一: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專家點評]李崇富(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之變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要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寬廣的道路。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理念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由“富強民主文明”拓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新觀點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專家點評]林毅夫(北京大學教授):黨代會報告將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提上日程,意味著廣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將會提速,有利于縮小令人不安的貧富差距。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將使那些只能憑勞動賺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果實。
易憲容(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是發展了,繁榮了,但是個人的工資收入水平、勞動力要素在整個經濟發展中所獲得的收入分配比例始終不高。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兼顧效率和公平,表明解決收入分配失衡問題已經擺上中央重要議事日程。
劉偉(北京大學教授):我國是一個勞動力供給充裕的人口大國。在國民收入分配體系中,盡管有相當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通過再分配途徑獲取的,但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是確保在初次分配途徑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隨經濟發展能夠得到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能推動再分配途徑勞動報酬的協調上升,從而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觀點三: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代表熱議]尚福林:這個新提法,引起了我很大興趣。財產性收入必然會涉及各種投資,除了實業投資等,還包括投資金融產品,涵蓋了儲蓄、債券、保險和股票等。我們要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共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專家點評]陳小龍(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現在統計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構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別是:工資性收入(工資等)、轉移性收入(養老金等)、經營性收入(商業買賣收入等)和財產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占到70%左右。財產性收入占比位置較小,在2%左右。今后,居民財產性收入快速提升是個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