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山西晚報昨日報道:“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已經進入倒計時。國防科工委將宣布“嫦娥一號”升空的具體時間。10月22日18點0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則將進行一次“模擬發射演練”,實戰合練時將進行模擬點火。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登月所引發了一系列突破常規發展的跳躍式創新,比如大量高精尖科技手段的運用,國家資源重點投入帶來的產業規模效應以及一大批具有前瞻視野的發明創造。
最關鍵的是,登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 “顛覆性改變”,人類第一次將思維與身軀同時掙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進入到地球以外的無限宇宙空間中,實地接觸了月球表面,人類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種科學理論得到部分驗證或反證。人類文明編年史從國家疆域、地球視野進入到“光速世界”,堪稱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帶來的啟蒙意義正在于此。十七大剛剛圓滿落幕,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六方面內容寫入黨章,一個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全面小康的社會藍圖框架初步描繪。而“嫦娥奔月”背后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在事關全民族利益、指向國家改革開放深化的重大時代事件面前,民眾與中央上下同欲,其產生的集中效應不但能確保 “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設中起到領航燈作用,保證社會又快又好地和諧發展。
載人航天更大的啟蒙意義來自于精神上。載人航天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后全世界華人的欣喜。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大國,可是中國卻在很久以前丟掉了自己的強國地位。每一次成功帶來的國家強大的希望對于中國人都是激勵,這種激勵又進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中,獲得巨大的內生動力。“嫦娥奔月”所帶來的攻堅精神、創新意識都將成為全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嫦娥奔月”是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媒體為此投入空前報道力量。眾所周知,公共輿論的開放自由,往往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通過媒體對相關領導、專家與當事人的逐一訪問,更多的真實信息呈現于公眾面前;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可以說,以太空探索為主導的科技革命浪潮,已經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遷,包括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民權意識……筆者相信,“嫦娥奔月”也會為中國未來發展帶來深遠的有形與無形影響,讓政府和民眾共同受益。
“嫦娥奔月”是中國沖向太空的一小步。可“嫦娥奔月”卻成就著中國航天的希望,成就著為此奮斗終身的無名英雄們。歷史不會遺漏中國成為真正的航天強國乃至世界強國的每一步,讓我們耐心等待著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