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讓困難群體得到社會關愛,是改善民生的關鍵環節。”十七大代表、江蘇鎮江市委書記史和平說,“改善民生無止境。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改善民生的系統性和精細性日益增強。”
十七大報告中,“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論述,讓百姓發現,小康的幸福圖景描繪的都是自己最關心的事。“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黨中央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在十七大代表及廣大公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報告中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經濟學家林毅夫就此解讀,“黨代會報告將初次分配也要體現公平提上日程,意味著廣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將會提速,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低收入群體無疑是最大受益者。
輿論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未來經濟發展目標時,用的是“人均指標”,而不是“經濟總量”———“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這無疑意味著我們黨和國家更加重視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在共享的陽光之下,困難群體同樣會分享溫暖與幸福。
事實上,這樣的政策指向在近年來日趨明晰———
消除零就業家庭,追討欠薪,治理亂收費,構建養老、醫療、工傷等社保安全網……近年來黨和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使無數普通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
從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免費到國家助學貸款,從最低工資標準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到農民種糧補貼……國家財政支出明顯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有評論人士注意到,十七大報告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緊密相連,事實上是在嚴肅地昭告全體黨員,民生問題能否解決,事關黨的宗旨能否最終實現,事關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志士仁人的治國理想能否最終實現。
改善民生,關愛困難群體,是百姓的期待,也是民族興旺之所在。(來源:工人日報 記者:劉文寧 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