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進入環球在線首頁
中文 | ENGLISH
 
 
 
 
 
 
 
孟學農: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建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
2007-10-18 10:08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金秋的北京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匯聚著全國人民的期待。正在召開的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吹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軍號角,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山西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全省人民極為關注。就這一話題,記者在北京專訪了列席大會的山西省代省長孟學農。

記者:山西是個能源資源大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任務艱巨,作為代省長,您對山西的未來發展有何考慮?

孟學農: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按照走出“四條路子”、實現“三個跨越”的總體要求,著力打好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攻堅戰,確?!笆晃濉币巹澑黜椖繕巳蝿請A滿實現,努力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山西產業結構畸重、單一且初級化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十一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仍要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和主線,下大力氣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進程。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優化、提升、延伸煤炭、焦化、冶金、電力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進煤炭工業集約、高效、清潔和安全發展,著力在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高質量效益上下功夫,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和檔次。從山西的比較優勢出發,大力培育煤化工、裝備制造、材料、旅游等新的支柱產業,努力提升產業規模和整體素質,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同時,要積極發展具有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特色產業及加工業、文化產業和服務業等新興產業。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山西經濟發展方式落后、粗放,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瓶頸”因素,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將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貫穿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下大決心和力氣,淘汰落后產能。以實現傳統產業發展 “浴火重生鳳凰飛”的決心,進一步細化和強化淘汰落后產能責任制,堅決依法淘汰關閉小煤炭、小焦炭、小鋼鐵、小火電、電石、鐵合金等落后生產能力。

積極應對“十一五”期間我省節能量占全國總節能量比例高達9.2%的挑戰,強力推進節能工作,重點推進煤炭、焦化、化工、建材、冶金、電力六大行業和200個高耗能企業,按照節能降耗的要求改進設備、工藝技術和生產流程,推廣應用節能先進技術,并抓好重點節能工程,提高新上項目能耗指標的市場準入標準,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目標,在企業、園區、社區、縣域等各個層次著力推進并完善政策保障措施,通過產業園區形式,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集中,促進產業集聚、行業集中、用地集約,形成基礎設施共享、污染集中治理的生產力布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堅持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山西2/3的人口在農村,尚有近300萬貧困人口,必須要從山西落后、農村更為落后的基本省情出發,按照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要求,以“兩區”開發為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打牢農業基礎地位,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作為中心任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按照“一村一品一產業”的思路,加大農村產業開發力度,健全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按照“公司+基地+保險公司+農戶”的模式,進一步發揮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增收脫貧的作用;建立完善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體制機制。強化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各級財政新增經濟社會事業發展資金大部分投向農業和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在繼續搞好全省300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城市交通、物流、商貿和公共服務業向農村延伸。繼續完善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逐步解決目前不少農村集體經濟成為“空殼”甚至債臺高筑的問題,增強基層組織為農民服務的能力;按照國務院提出的開發式扶貧的方針,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區”開發戰略的總體部署,扎扎實實地開展扶貧移民、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等重點工作,以產業發展為龍頭,著力幫助“兩區”從本地基本條件和比較優勢出發,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業和資源加工業等,以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兩區”發展條件,并實現“兩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同時,繼續支持省會太原率先發展,加快形成太原經濟圈,發揮其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并充分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和農村發展的積極作用。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加大力度整治建設生態環境。山西是生態洼區,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出發,必須盡快下大力氣改變生態惡劣、污染嚴重的局面。要大力推進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堅決落實各級政府和企業防治環境污染的目標責任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大力度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治理11個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和汾河干流沿線及十大旅游景區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確保“十一五”末重點區域的環境污染狀況明顯好轉,11個中心城市建成區的大氣質量明顯改善。認真組織搞好植樹造林工作,在抓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同時,扎扎實實地搞好我省公路、鐵路兩側通道綠化、交通沿線荒山綠化、鄉村綠化、環城帶綠化、廠礦綠化和城市建成區綠化等,實現年均造林500萬畝,森林覆蓋率年均增加一個百分點的目標。積極推進水利建設,立足于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實施好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農田水利灌溉、水土保持淤地壩、農村飲水安全、城鄉節水和水源保護等水利建設工程,從根本上扭轉山西水環境日趨惡化的嚴峻局面。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始終把和諧山西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以人為本和“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堅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民和、確保民安,形成和諧社會建設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以擴大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為切入點,促進社會和諧,保持社會穩定。始終把擴大就業和再就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加強就業服務和管理,健全城市就業困難人員扶助、培訓體系,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抓好十二項城鄉社會救助制度的落實和提高,落實好每年政府承諾為民辦好的實事好事工程;加大煤礦沉陷區治理和礦工棚戶區改造進度,“十一五”末基本把全省礦工棚戶區改造為新的住宅小區,讓9.5萬戶、26萬礦區職工及家屬住進新樓房;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下大力氣解決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樹立抓好教育是最長遠政績的觀念,堅持教育優先的方針,統籌抓好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為山西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實實在在地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并統籌發展好各級各類教育,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全面加強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逐步改造鄉鎮衛生院,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加緊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高度重視人口計生工作,重視解決好出生性別比過高和人口出生缺陷問題,切實提高人口質量。以加強農村地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重點,著力建立社會管理長效機制,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全面實施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大力推進煤炭工業管理體制、資源開發、安全生產、環境治理、煤礦轉產和煤炭城市轉型等各項工作。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完成國企多元產權制度、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分離企業辦社會等任務。穩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充實縣級財政實力,并改進和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把擴大開放擺在戰略層面扎實推進,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自覺地把自身的發展置于全國乃至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中去謀劃,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樹立開放的發展理念,由主要依賴自然資源、傳統市場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轉變,更加自覺地統籌省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積極主動地參與國內外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圍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治理生態環境的需要,積極主動開展招商引資,并認真扎實抓好招商簽約項目的落實。清醒認識政府權力的歸屬性、目的性和有限性,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薄弱環節,全面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責。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大力整治和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的行政環境。(來源:山西日報 孟銀鳳劉宇 田建平)


   
友情鏈接: | 人民網十七大報道 | 新華網十七大專題 | 央視國際十七大專題 | 中國網十七大專題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專題 | TOM十七大專題 | 騰訊迎接十七大 | 網易十七大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