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家玩具廠的工人正在生產圣誕玩具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經歷了有毒玩具、侵犯版權等一系列挫折后,圣誕節期間中國玩具出口德國又將迎來寒霜。12月8日,德國玩具工業協會對外宣布,據他們掌握的資料,中國很多玩具廠商的工作環境都未能達到國際標準。在未來幾天內,他們將首次公布一份“白名單”,讓消費者了解中國玩具供應商的勞動保護狀況,以便在購買玩具時“三思而后行”。
·首次公布“白名單”
“這份‘白名單’將在這幾天陸續通過媒體刊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德國玩具工業協會負責人布羅拜爾說,“這樣,為孩子購買玩具的消費者可以知道哪些公司是在‘不人道的情況’下生產玩具。”目前,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市的德國玩具工業協會,旗下擁有140多家玩具生產商和銷售商。
據記者了解,德國玩具工業協會這次公布的“白名單”將涉及400多家中國玩具企業。“白名單”上的數據由德國一個叫“公平玩具”的組織和香港的一個民間工業委員會共同調查完成。在尚未公布的報告文本中,記者看到了這樣有關中國工人工作狀況的描述:工人們每周工作七天,經常上夜班,在圣誕節前,大都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們的工資僅在500至700元人民幣之間,幾乎沒有人知道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和《勞動法》規定的最高工作時間。布羅拜爾認為,“人們只有獲得了關于勞動條件的可靠信息,才可決定是否購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競爭的公平性。”
就德國玩具工業協會的聲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商場中正在挑選圣誕玩具的德國消費者。有人當即表示,如果情況真如報告所說,她“很難接受給孩子買這樣的玩具”。不過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同行間的揭短未必可信”。
·“人道”問題成新砝碼
據德國玩具工業協會統計,2005年,德國玩具生產規模為11.2億歐元,比前年下降8.9%。相反,進口卻上升18.8%,其中來自中國的達17.91億歐元,占市場的57.3%。對此,德國采購聯盟總裁烏姆巴赫一點也不奇怪。他告訴記者,中國玩具工業界現在已經不再滿足于代加工者和低成本供貨商的角色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建立自己的品牌,很多經銷商對中國廠家的聰明和靈活贊不絕口,“在中國從完成設計到拿到樣品,只需十天,而德國廠家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但《法蘭克福匯報》卻指出,中國廠家低廉的價格和優秀的質量令德國本土企業叫苦不迭。現在整個行業只剩下1.5萬名員工,只相當于一家大工廠的員工數量。這兩年,察普夫公司等著名玩具企業紛紛宣布停止在德國的生產。為了阻擊中國玩具,德國玩具生產商和行業協會已經用盡了各種“武器”:材料有毒、設計不符合安全標準、盜版仿冒等等,近幾年,攻擊的矛頭又對準了工人權益問題。前年,由于德國媒體對中國玩具商“不人道生產條件”的指責,甚至爆發了網上簽名抗議活動。當年,德國從中國進口的玩具總額就下跌了12.9%。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經銷中國玩具的漢施先生告訴記者,玩具協會所說的情況在中國的確是存在的,但是以此作為阻擊中國玩具的一種壁壘并不公平,“畢竟像阿迪達斯這種德國大品牌也曾經陷入過‘血汗工廠’的漩渦”。而且他感覺,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解決中國勞動問題,并已初見成效,最低工資明顯上漲,勞動檢查也在不斷加強。
·員工待遇應向國際標準靠攏
華商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西方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除了設計和質量,越來越注重“第三種價值”,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價值”。如果一件商品的生產過程不符合消費者的價值標準和道德取向,即使再物美價廉也很難被接受。
張女士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前幾年,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在頭版發表了其記者的一篇調查,稱沃爾瑪在發展中國家的一些供應商未能向工人支付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不提供醫療健康保險,而且工作環境惡劣。因為沃爾瑪通常是誰家的貨便宜就向誰訂購,因此廠方不得不采用各種方法壓低工資成本。一些消費者看了報道后,紛紛拒買沃爾瑪的商品,甚至有的小鎮拒絕建立沃爾瑪超市。這給沃爾瑪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在幾家大的跨國公司都嘗過苦頭后,關于工作條件、環保和勞工標準的規定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跨國公司采購合同的附加條款里。”德國經濟學家弗羅托教授對記者說,“而且每年會對供應商的履行情況做實地檢查。”最近,歐盟還致力于向玩具生產者和進口商推出一種“聯系密碼”。所有生產企業和進口商都要自愿地承擔義務,接受檢查,以避免出現諸如童工和惡劣的勞動條件等情況。
弗羅托認為,雖然德國玩具工業協會的動機并不單純,但是,中國玩具企業應該以此為契機,徹底貫徹國際玩具協會的行為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才能進入跨國采購商的采購體系,才能讓外國同行無‘錯’可挑。”(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