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各地的民眾興致勃勃地參加中國廟會
環球在線消息:“漢堡,中國零距離接觸”、“漢堡迎來中國時代”……連日來,德國著名港口城市漢堡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國風情,以“中國時代2006”為主題的大型系列慶祝活動更讓漢堡成了中國文化的展臺,同時也全面展示了漢堡與中國之間不同尋常的良好合作關系。
·“中國時代”大獲好評
走在漢堡的大街上,《環球時報》記者不時為一幅幅充滿東方韻味的漢字——“中國時代2006”的標語所觸動。在市中心湛藍的阿爾斯特湖中央,矗立著一條4米高、7米長的金龍,給平靜的湖水添上幾分動感。
據悉,今年“中國時代” 共有音樂會、美食節、書畫展、模特秀等270項活動。活動將分為五大領域展開:經濟和環境,政治,社會和法律,文化和時尚,教育、科學和體育,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國多姿多彩的風貌。為此,組委會還擯棄了諸如“中國節”、“中國周”等概念,最后敲定了“中國時代”這個有份量的名稱。
漢堡峰會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今年主題是“中國與歐州相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率領了一支由40位經濟界高層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出席。峰會還云集了來自全球工商、政治、科技和文化領域的350多名領袖精英,其中就有德國前總理科爾等人。
記者看到,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德國民眾扶老攜幼來參加各個活動。他們最喜歡的是阿爾斯特湖邊的一條幾百米長的中國街。它由一溜兒紅帳篷組成,門口有寫著“歡迎光臨”字樣的牌坊和一對迎客的獅子,里面則是各種中國手工藝展示。而“和諧之夜”所燃放的五花八門的煙花更激起了德國人的興趣。一位叫漢娜的漢堡人說,她拍了很多照片,對中國文化并不太了解,這次活動使她有興趣進一步研究中國文化。
“中國時代”活動結束后,德國政界高度評價這次活動。德國總理默克爾說:“‘中國時代’給漢堡提供了一個從多個角度認識了解中國的機會?!袊鴷r代’活動的成功舉行,也使漢堡很好地宣傳了自己?!焙芏嗾捅硎荆@種融合全民節慶、經濟論壇和政要會晤為一體的新鮮事物很受歡迎。
令人驚奇的是,這次活動花去的500萬歐元費用,均由企業支付。這些贊助的企業代表認為,他們的費用并沒有白花,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與中方的友誼。而著名華人學者關愚謙教授表示:“在西方世界,缺少的是和諧。我們用燭光與絲竹樂來打動西方人,教會他們追求人與人、國與國、城與城之間的和諧?!?/p>
·幾個世紀的緣分
“漢堡”,從字面上常被人們解釋成“漢人之堡” 。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杜普登教授向記者講述了漢堡與中國幾個世紀來的歷史淵源。
早在1732年,來自廣東的第一艘中國商船就滿載著珍貴的絲綢、皮革和瓷器抵達漢堡港。由此建立起中國與漢堡之間的貿易聯系。5年后,第一支掛著漢堡市旗的輪船,載著一些合成羊毛、棉紗、糖和啤酒遠航到中國。隨后,平均每年至少3艘中國船到漢堡。
19世紀初,中國人開始到歐洲商隊做勞工,由于勤勞肯干,廣受歡迎。之后,歐洲人增加了不少中國勞工。19世紀中期,由于蒸汽機在船舶上的運用及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中德旅程從原來的四個月以上縮短到不到6個星期。為了遠東貿易,當時漢堡在中國陸續建立了十一個領事館。到了19世紀末,以船員為主的中國人陸續來到漢堡港的圣保利區定居下來,他們以開洗衣房,雜貨店和飯館為生,還有一部分人做些小買賣。
1921年到1944年間,漢堡圣保利區逐漸顯示出唐人街的雛形,出現了一家家中國人開的洗衣店、餐館、酒館和舞廳。納粹政權上臺后,逐步加大對移民的迫害。1944年5月13日清早,留在唐人街的最后一批華僑遭到納粹的逮捕,并被投入集中營。這一天,標志著漢堡唐人街的不復存在。戰后,唐人街的貿易和運輸等經濟形式逐漸復蘇,華僑在漢堡重新綻放光彩。
·每6天誕生一家中國公司
“如今,漢堡已經成為德國與中國經濟、文化等交流最頻繁的城市。”漢堡政府經濟部官員哈斯博士告訴記者,漢堡憑借其港口貿易優勢,中德兩國貿易額的近40%經由漢堡港。去年中國向漢堡出口達43億歐元。漢堡港總計800萬標準箱的吞吐量中至少有1/4來往于中國?!斑@是因為漢堡政府打活了這副中國牌。”
據哈斯博士介紹,漢堡是德國、也是歐洲大陸中資公司最集中的城市。德國已經有700家企業與中國有經貿往來,而中國有400多家公司落戶漢堡。中遠集團、中國海運、寶鋼集團、中紡集團等中國企業甚至還將其歐洲總部設在漢堡。去年,漢堡就新增60多家中國公司,平均每6天就有一家新公司成立。
如今,在漢堡生活的中國人已近萬名。記者看到,各種中國地方色彩的中國餐館、中國超市等坐落在市區的各個角落。而浙江飯店的鄭老板說,在歐洲許多國家,中餐有衰退的跡象。但這里的500多家中餐館生意仍舊不錯。
中文課程更是遍地開花,很多中小學設有漢語課?!耙郧皩W漢語的主要是華裔學生,現在德國學生占了多數?!笨评硭沟轮须p語學校的校長凱米爾女士說,在漢堡漢語甚至比英語還重要。記者發現,許多專業人員如律師、工程師會說漢語。
在當地生長的年輕華人李聰對記者說,他從小就不愿意學中文,被父母稱為“香蕉仔”。沒想到,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會計師事務所,客戶中竟然有200多個中國駐德企業,這逼得他開始重視中文。而他的第二份工作則又是與中國有關。中文成了工作必備的條件,他已經連續6年不間斷地學習中文。而他的表妹表弟還分別到北京和上海去進修中文。
此外,漢堡與上海作為“城市姐妹”,合作已整整經歷了20年的歷史,漢堡各大學聯手上海方面開設中國經濟等課程。東亞協會以及歐洲中國問題最大的研究機構——亞洲學研究所、中國醫學中心都設在漢堡。
·“重中之重肯定還是中國”
有趣的是,據記者了解,目前歐洲自稱是中國人挺進歐洲的“橋頭堡”的城市不僅有漢堡,還有倫敦、布達佩斯、莫斯科等多個城市。“我覺得,漢堡名符其實。它為中國人提供了最佳環境。”位于漢堡的愷撒旅游集團總裁陳茫先生說,漢堡是轉運至德國、奧地利、波蘭、匈牙利、捷克以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整個波羅的海地區經濟中心的最短運輸途徑。
漢堡市政府向中國企業或公司提供了優惠政策:如根據四類區域給予投資補貼,最高達750歐元的房租補貼,還有環保補貼等;設立專門的中國部門,為中國企業前來投資進行專業咨詢;開通了中文網站;對中國企業提供了“一條龍”服務;開通至中國的航班等。
而漢堡政府部門還分別在上海、廣州和香港設立了三個辦公室,這也是在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同時,漢堡港口城還正在建設一座中國中心,以便為中德商人提供適合的會晤場所,同時還將設立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國區?!皾h堡的情況跟整個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城市不一樣,漢堡和中國的交流往來主要是在物流、造船等行業,不涉及機械設備、紡織等歐中敏感產業?!惫共┦空f。
為什么把中國作為首位合作伙伴,而不是印度?哈斯博士指出,印度雖然和中國一樣屬于世界性的大國,但印度長期受到英國影響,各方面都傾向于向英國取經。另外,他們的發展顯然還不如中國那么令人矚目,不像中國那樣迫不及待地要和世界接軌。“因此,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肯定還是中國?!保▉碓矗涵h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