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997年,陳可辛的一部《甜蜜蜜》將張曼玉第三度推上了金像獎影后的寶座,她缺席。
2007年,內地影后鞏俐在走遍世界舞臺后,憑《滿城盡帶黃金甲》收獲了金像獎影后的獎杯,她也缺席。
10年的兩個盛會,影后偏偏都缺席,是不是說明了什么呢?
香港回歸10周年,第26屆影后的接力棒傳到鞏俐手上。
這一方面是喜事,畢竟這已經是近年來第三次金像獎影后的桂冠落到一位內地女演員的頭上。另一方面也有點悲哀。畢竟一個生于1964年,一個生于1965年,張曼玉和鞏俐幾乎是同齡人,而且都早已都貴為國際影后。可見,近兩年,香港電影界“花旦”捉襟見肘的現狀非常窘迫。
和十年前的張曼玉一樣,十年后的昨天,鞏俐也缺席了金像獎。所以只能聽到她通過經紀人表示:“能獲獎,我非常感謝大會,我完全沒想到能得獎,這么多年來第一次獲金像獎,非常開心。我每次和張藝謀合作,他都有機會讓我獲獎,跟他合作是我的運氣!”
實際上,之前在上海的采訪中,鞏俐已經對晨報記者表現出“拿獎綜合癥”的淡然。有記者提到:之前有傳言說,按慣例,如果缺席金像獎男女主角提名的大合照,就沒機會拿獎,鞏俐當時只是微微一笑,表示不介意。她還表示,最讓自己感到激動的是1993年憑《秋菊打官司》拿下金雞百花的雙料影后,“那個獎項既是專業評委評出來的,也是大眾選出來的,我非常感激張藝謀導演那時對我的幫助。”她表示即使后來這部影片幫她奪得威尼斯影后,也沒有當時那么激動過。到如今,自己拿獎已經沒什么感覺了,得獎的話,希望可以讓家人感到高興。
不過,雖然早在1993年就拿下了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三大國際電影節褒獎的華人女星第一人,但鞏俐并不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常客。受制于拍攝影片的地域屬性,鞏俐此前只是在1991年和1997年,先后憑借電影《秦俑》和《風月》入圍最佳女主角提名,不過第一次敗給了鄭裕玲,第二次恰好敗給了出演《甜蜜蜜》的張曼玉。久違了10年之后,鞏俐卷土重來,終于獲得了認可。
而事實上,鞏俐早已不用通過金像將來證明自己,她近年來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向歐美的國際影壇。鞏俐在1998年第51屆戛納電影節期間就被列為特邀嘉賓,后又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2000年則受邀擔任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今年時值戛納電影節60周年大慶,她又被組委會早早確定為第一批邀請的中國電影人。
(編輯:楊琪 來源:新聞晨報 徐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