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耗資4000萬美元,集合了陳可辛導演,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三位一線男星的影片《刺馬》,在經(jīng)過了四個月的拍攝后,即將在本月底全面殺青。早報記者曾在上周報道了《刺馬》將更改片名的消息,昨日記者獲悉,經(jīng)過導演陳可辛的認可,《刺馬》已正式更名為《投名狀》。今天,《投名狀》的發(fā)布會在上海舉行。
更名理由一:避免混淆
《刺馬》的故事源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但在陳可辛拍攝這一題材前,早在上世紀70年代,邵氏電影公司就拍過《刺馬》。當時的陣容為導演張徹,狄龍、姜大衛(wèi)等主演,該片票房和口碑都相當不俗。
時隔30多年,陳可辛再度開拍《刺馬》,始終被媒體認為是翻拍邵氏經(jīng)典,甚至有報道稱陳可辛的版本侵犯了邵氏的電影版權。對此,導演陳可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史書、小說傳奇或戲劇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自由取材詮釋,并不存在‘重拍舊版’與否的問題。”陳可辛還介紹說,自從影片開拍以來,他和編劇小組將劇情進一步豐富了。可以說計劃年底公映的陳可辛版《刺馬》,與邵氏的經(jīng)典是全然不同的兩部影片。為了更好地推廣影片,陳可辛在與投資方商討后,經(jīng)高人指點將影片改名為《投名狀》。
更名理由二:更合劇情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中就有“投名狀”一說。其大意是指一個人在進入綠林時必須簽署的一份生死契約,有了“投名狀”便落草為寇,而擺脫“投名狀”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
《刺馬》改名為《投名狀》的另一個理由是,陳可辛在片中安排了一場重要的三兄弟結義的戲,其中的一個重要道具正是“投名狀”。據(jù)悉,這場戲大體為李連杰和劉德華、金城武比照梁山好漢結拜立誓,三人用鮮血寫下“投名狀”:“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但之后,李連杰飾演的馬新貽進入官場,他的野心直接導致三兄弟反目成仇。
編輯:楊鑫 來源:東方早報 劉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