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印度:追不上的當紅明星
[ 2007-09-30 10:05 ]

資料圖片:8月13日,印度軍人和學生在新德里的紅堡前參加獨立日紀念活動的排練。印度于8月15日慶祝獨立60周年。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9月9日,剛剛結束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為期兩周的聯合軍演,印度又于11日與俄羅斯進行了第三次代號為INDRA-2007的軍演。

軍演參與國媒體報道說,印度在演習中顯示出強大的戰斗力。而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這并不能反映印度軍事的真實水準,更大的可能是其他國家為了討好印度、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而釋放出這樣的“善意謊言”。

對印度的需要

世界各國對印度的示好,自然各有所圖。一方面,印度近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其獨有的地緣政治優勢在目前變得更為重要,因此這個南亞大國理所當然地成為世界各國爭相開發和“占領”的地盤。

印度處于世界海權的心臟地帶,戰略地位和軍事意義相當重要。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陳峰君教授認為,對于美國而言,印度所處地區的安全因素吸引力更大一些。

印度處于東南亞與中東之間的特殊位置,熱點地區阿富汗、伊朗、伊拉克都在附近,而印度自身也面臨艱巨的國內反恐任務,再加上印度控制著多條經過南亞、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的石油生命線,因此美國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這一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孫士海也認為印度的安全意義非比尋常:“過去印度和俄羅斯的關系那么好,但俄羅斯想在那里建個基地是絕對不被允許的,現在呢,印度給美國提供基地,讓美國打阿富汗。當然,這也是從它自己的利益考慮,印度受恐怖主義的影響也比較大。”孫士海說,正因如此,美國才會越來越和印度親近,不遺余力地幫助印度成為“21世紀的強國”。

除了地理和安全的考量,印度經濟的迅速崛起,也成為其吸引世界各國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南亞大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行經濟改革后,印度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最近幾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在6%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僅次于中國。西方國家當然樂于親近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市場。美國高盛公司就曾預測,到2050年,印度將成為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資料圖片:印度特種部隊士兵

在經濟方面,陳峰君認為,日本的考慮會更多一些,因為“日本需要開發除中國以外的市場”。

但也有觀察家認為,印度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落后,日本投入太多,其收益可能會受到影響。而且日本企業對從中國撤資到印度去到底合不合算,也還處在觀察的過程中。但從總體趨勢上來看,日本想在印度分一大杯羹的念頭只會越來越強烈,因此日本才不斷提升與印度的關系,希望雙方建立一種經濟上的伙伴關系。

當然,中國的崛起也是當前大國討好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陳峰君分析說:“中國的發展很快,影響力在上升,有的國家要在經濟上外交上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就要拉攏印度。”

印度會站在哪一邊?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過,“印度以她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打動我。”

因此,印度一直以來就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制訂全球戰略及對外政策的過程中,一直避免依附于任何一個大國。

在各國“友好”的拉攏下,印度自然春風得意,八面來風,但是世人至今都沒看到印度明確地表示要和誰站在一起。

縱觀印度政治歷史,孫士海認為,印度人有著很高的政治智慧,能夠周旋于各個國家之間,坐收漁翁之利,“印度的立場從冷戰前不結盟運動一直到現在,都非常聰明”。

印度是早期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不結盟政策的執行者。冷戰時期對待美國和蘇聯的關系,現在面對中美關系,印度一直左右逢源。既跟美國友好,又與中國保持一種接近的關系。

“但這并不表示印度在外交上沒有立場,它有時候偏向于美國,有時候偏向于中國,這取決于政治需要,有時取決于到底誰能給自己更多的好處。”孫士海說。

同時,由于深受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響,因此印度的整個國內政策也是左右逢源,經濟上學習蘇聯、學習中國,政治上學習西方議會民主制,走的也是中間路線。

在國際上,冷戰時的印度既不倚靠蘇聯,也不倚靠美國,就搞自身的一種獨立于兩霸之間的政策。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之下,這個政策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孫士海認為,印度現在并不是特別強大,在經濟上也比較落后,如果依靠某一家集團,那對自身的發展并沒有好處。同時,“印度現在也越來越自信,并且自己想當大國,不會隨便跟著哪個大國跑,甘心當個小棋子,所以,它不太可能會加入到某一個聯盟,還不至于完全把自己綁在某一個戰車上。特別是像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往上崛起的勢頭這么猛,和它對抗對印度有什么好處呢?”

中國如何應對新局面

面對世界各國對印度的示好,面對這個鄰居的不斷強大,中國又該如何自處呢?

對中國來說,疏遠印度肯定是不明智的,“能不和印度搞好關系嗎?它是我們的鄰居,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大國,雖然歷史上我們曾發生過沖突,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兩國都需要發展友好關系。”孫士海說。

在國家安全上,印度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印度軍事力量發展得很快,而且地理位置優越,中國希望和印度發展一種合作的關系。雙方也都明白,彼此都能對對方核心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所以還是要尋求合作。如果互相斗起來,兩個都可能受到損失。

這些年來,中印兩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穩定這種關系對兩國有利,對亞洲有利,甚至對全球都有利。

陳峰君分析了印度與中國關系的兩面性,一方面,戰略上有些防范不信任,戰略上互信不夠;另一方面,印度也不希望和中國對抗,希望和中國發展正常的戰略伙伴關系。

因此,印度對于與各國發展關系中的中國因素,也非常理性。陳教授舉了個生動的例子:剛剛下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印度提出要建立一個除中國外的亞太自由繁榮圈,起先日本方面認為印度人會非常支持這個意見,因此在演講稿中還故意留出了等待鼓掌的時間,“演講稿中寫著括弧要鼓掌”,結果當時卻無人響應,一下子冷場,弄得很尷尬。

對于“中國威脅論”,印度人的反應也不那么激烈。“從長遠戰略來講,他們也許有這種擔憂和防范意識,但目前,他們的主導思想,是要跟中國友好。因為對中國友好,比對日本和美國友好,可能更重要。印度和日本都在爭常,在這個問題上日本肯定不會支持它,但中國的態度就可能會不同。”

“在經濟上,中國和印度發展的勢頭越來越猛,已經平行甚至高于印美的貿易額,好多預測都顯示,中國會成為印度的第一大貿易國。”陳峰君說。

(來源:《環球》雜志 記者:陳晨 實習記者:蘇蕾)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