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
與安倍恩怨交錯
2006年9月,小泉的自民黨總裁任期結束。黨內許多重量級人物把福田視為清算小泉外交的最佳人選,發出了要求福田出馬競選的呼聲。
但是,小泉一手提攜的安倍晉三當時呼聲更高。憑借政治世家的光環、優雅溫和的談吐、對朝鮮的強硬立場和保守陣營輿論的幫襯,年僅51歲的安倍在日本民眾中間人氣大漲,儼然是“小泉偶像”的翻版。
當時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有“麻垣康三”之稱的4名熱門人選中,無官一身輕的福田康夫所獲支持度僅次于時任官房長官安倍晉三,高于時任外相麻生太郎和財相谷垣禎一。
福田和安倍均屬自民黨最大派閥森派。森派的前身即福田父親創立的“福田派”。為避免森派分裂,在森派會長森喜朗的勸說下,福田同年7月以年齡為由,宣布退出競選,從而為安倍順利當選鋪平了道路。
福田家與安倍家其實也有相當深的淵源。1986年,老福田辭去福田派會長職務,把福田派傳承給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老福田還是安倍晉三與妻子昭惠的媒人。
但是,在小泉內閣期間,圍繞“日本人質”問題,擔任官房長官的福田與官房副長官安倍出現嚴重對立,兩人此后關系不睦。
“看守內閣”?
安倍宣布辭職后,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很久的福田突然成了自民黨眼中的“救星”。福田的穩健作風、溫和施政立場、協調能力和深厚人脈成為凝聚自民黨、挽救政權危機的“甘霖”。
宣布競選后兩天內,福田確保了自民黨9大派閥中除麻生派外的8個派閥支持,而無派閥議員在小泉純一郎表態支持福田后,大多也傾向福田。這一方面證明了福田的深厚人脈根底,一方面也顯示自民黨的主流急于推出一個“非安倍”色彩強烈的新總裁,以安撫選民,在新政策層面上與最大反對黨民主黨一決高下。
福田在競選綱領中提出重視地方、縮小貧富差距,“給年輕人以希望、讓老年人安心”等傾向民生的政策,而對安倍政權熱衷的修改憲法問題,福田明確表示將暫時擱置。
可以預見,福田當選總裁并出任首相后,將面臨反對黨的諸多挑戰。
一些觀察人士推測,福田內閣只是“看守內閣”,日本政治的下一個焦點將轉移為何時解散國會眾議院。但是,以福田“審時度勢”、謀定而后動的政治風格,可能會繼承其父“大器晚成”的特點,在古稀之年登上政治生涯的巔峰。
“新福田主義”?
1977年8月18日,出訪東南亞的福田赳夫在最后一站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發表演講,題為《我國的東南亞政策》,首次闡述了“福田主義”的幾大原則,使日本以“和平國家”的形象贏得了東南亞的諒解和好感。
“福田主義”是當時福田內閣東南亞外交政策的支柱,而廣義的“福田主義”則體現為以日美協調為基礎,高度重視亞洲外交,積極發展與東南亞和中國的關系。
福田康夫繼承了父親重視亞洲外交的理念。在小泉參拜導致日本與中國和韓國關系陷入低谷后,福田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明確表示:“應該從大局出發處理日本與中韓的關系,日本首相不應參拜靖國神社。”
他還積極倡議修建國立追悼設施,以消解靖國神社問題的死結。為此,他被右翼保守勢力貼上“賣國賊”之類的標簽。
競選自民黨總裁期間,福田兩次重申,一旦當選首相,他不會參拜靖國神社。福田還明確表示,繼承1995年“村山談話”的精神。這與當年安倍上任時遮遮掩掩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福田對中國的重視以及考慮之周密。今年9月15日,第九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日本神戶開幕,前一天宣布出馬競選自民黨總裁的福田通過視頻向華商大會表示祝賀,顯示了對中國的善意姿態。
此外,宣布參選自民黨總裁前一天,福田與重視亞洲外交的谷垣禎一、山崎拓、古賀誠等自民黨派閥領袖深入探討,贏得了他們的支持。
如同“福田主義”的基礎是日美協調,日美同盟恐怕仍是福田康夫內閣的外交基石之一。在加強日本的“國際貢獻”方面,福田與前任小泉和安倍并無太大差異。福田19日接受共同社專訪時強調,將力爭制定永久性法律,以便自衛隊隨時可向海外派遣。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馮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