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如果說美國的哈佛大學是世界第一名校,估計很多大學都不答應;但如果評選世界大學中的“首富”,那非哈佛莫屬。8月21日哈佛大學宣布,該校獲得的捐贈資金已經高達349億美元。
349億美元,比世界上很多中小國家年生產總值都要高。
“富可敵國”的哈佛真是讓人羨慕。反過來看國內大學,8月15日媒體報道,發改委發布的消息稱,截止2005年底全國高校負債2001億元,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貸款。
當然,對“富可敵國”的哈佛我們也沒必要耿耿于懷。在美國,大學分為私立和公立。前者靠學費、捐贈,后者靠各州撥款。哈佛是私立大學,資金來源本就是以民間為主。而那些靠州財政供給的公立大學,日子并沒有私立大學好過,教學質量也大都比不上。
在國內,私立大學也曾取得傲人的成績,比如百年歷程的南開大學前身就是私立學校,在當時的南開大學校長、教育家張伯苓的帶領下,成為中國的“興學奇跡”。但抗日戰爭開始不久,南開就在事實上被納入國立體制;1946年,南開復校后正式改為公立大學。
改革開放之前,公立大學更是一統天下。國內私立大學的出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國家主導下的公立大學教育資源的不足,私立大學才出現。盡管私立大學是我國教育的必要補充,為教育做出了貢獻,但對私立大學投資者來說,其盈利目的顯而易見。
市場經濟下,中國的私立大學創辦者帶有很強的盈利目的。但反觀國外的私立大學,比如美國,私立大學最早都是由教會主辦帶有明顯的慈善性質,而這些大學當時是以培養社會領袖為主,招生對象也都是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并從這些階層里得到學費和捐助。
后來,隨著對科技的重視,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學好科技知識在大學畢業后謀一份穩定的工作比成為未來的領袖更重要、更實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美國的大學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向全民教育轉變。但私立大學靠企業捐資的籌款方式卻被很好地保留下來了。
但在國內,一方面,公立大學一統天下基本上關閉了社會資金進入大學的通道,它們就像一個娘生的一群孩子,為有限的“奶水”你爭我搶。另一方面,教育體制改革之后,出現的私立大學又因帶著深深的賺錢烙印而無法得到社會的捐助。
于是,在國家教育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公立大學為了發展,甚至是超常規發展,就不惜舉債擴校。再加上這些錢的使用缺少完善的監管機制,一些大學在資金使用上極不規范,甚至出現違法現象,比如投資房地產市場、被校長拿去賭博以及其他貪污行為。
而國內的私立大學,因為帶有明顯的逐利性質,加上運作不規范,也無法對社會捐助形成有效的吸引力。資金不足靠收學費、生源不足靠提成獎勵招生……這讓私立大學陷入辦學條件差導致教學質量差的惡性循環。當前私立大學的亂象就是最好證明。
可以說,與“富可敵國”的哈佛相比,國內負債累累的公立大學和先天不足的私立大學,不僅是以往教育體制造成的結果,更是當前教育對社會力量利用不夠的體現。什么時候,國內大學能夠像哈佛那樣富有,那么我們的教育也就不用發愁辦不好了。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