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世界》系列之四
太平洋戰爭一爆發,美國政府立刻將境內的11萬日裔美國人集中圈禁起來,直到二戰結束后才放人。研究者常將這段歷史和納粹治下的猶太人集中營相提并論。日裔美國人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不及猶太人,但言下之意,政府踐踏自由的邏輯何其相似。令人尷尬的是,踐踏贏得了當時美國輿論的一致贊成。在戰時數不清的苦難和墮落中,歐洲尚有辛德勒可以安慰千瘡百孔的良心,多產救世英雄的美國,在此事上不得不自甘沉默了許多年。
照片常被用來應付人權或者國際法方面的指控。因此,矮個子、跛著腳的Dorothea Lange1942年被雇作攝影師,專門紀錄圈禁點中的生活。這不是美國政府的發明。人常向照片求教真實,可惜事實常相反:蘇聯和法西斯德國無不深諳此道,大抵屬于行政機關無師自通。和多數同樣處境的同行一樣,Dorothea Lange的工作沒有自由可言;電網、了望塔、探照燈照例不許拍攝,不能和拍攝對象深入接觸,不準拍攝荷槍實彈士兵,也不許拍攝意欲反抗的刁民,最重要的是,照片版權屬于美國政府。她拍了多少照片,無從得知。許多底片不知去向。60多年過去了,忽然,有人在檔案中發現了它們。
重新發現的照片出版后,Dorothea Lange的攝影藝術,尤其是她的政治觀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褒揚。編輯將Dorothea Lange描述為篤信民主價值的平民主義者。在權力的鐐銬中,攝影達致了真實:這一點被看作Dorothea Lange服膺民主的結果。
政治觀點和攝影師的作品有什么關系?藝術風格與一張照片的真實性關聯何在?Dorothea Lange在日裔美國人圈禁點的工作,被認為是確認了這兩種關聯。事實又是怎樣呢?
在大蕭條時期,Dorothea Lange為FSA(美國農業安全管理局)拍攝的饑餓的移民母親肖像,是FSA攝影著名的代表作。這張照片樸素、直接,既不獵奇,也沒有過度感傷;在日裔美國人圈禁點拍攝的照片,具有同樣平實的風格。但這種風格對伸張正義沒有幫助。這段歷史被重提和質疑,最后迫使美國政府道歉,首先取決于人權運動的抗議,其次得益于歷史學者的發掘工作。Dorothea Lange死于1965年,無緣得見受害者的權利得到申張。肉體灰飛煙滅無損一張照片的價值,正如作者活著對這種價值也無所增益一樣。
篤信民主價值的平民主義者:這種描述對Dorothea Lange來說,并不出奇。我要說的是,藝術不能實現正義,她的信仰也不能保證照片的真實。
(汪偉 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