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文章:最近伊朗核問題引發的國際爭執正在深入,有關美國是用伊拉克戰爭的方式、還是用科索沃戰爭的方式去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國際討論開始出現,與過去兩年相比,現在的伊朗核問題確實顯得更加棘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核問題究竟何去何從,確實已成為了又一個敲打國際社會敏感神經的關鍵性議題。
·伊朗核爭議有升級成危機的跡象
自2003年5月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就德黑蘭的核項目問題發生新的爭執以來,伊朗的核問題一直處于核爭議的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朝核危機那樣的嚴重程度。究其原因,一是伊朗從來沒有完全拒絕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二是國際情報機構從來沒有預測伊朗已經擁有核武器,三是由于受到伊拉克戰爭的影響,沒有人認為美國將會在短期內對伊朗尋求軍事打擊。因此,伊朗核爭議在是否存在著危機性上一直比較模糊。
然而,目前局勢的發展有可能讓伊朗的核爭議升級為核危機。伊朗核問題局勢的嚴峻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德黑蘭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陷入新的麻煩。3月1日,伊朗政府拒絕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重返該國帕爾欽軍事基地開展核查的要求,使得自2003年12月雙方達成“透明核查”協議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核查工作可能面臨停頓。
其次,一直在伊朗核問題上進行調解和談判工作的歐洲“三叉戟”國家——法國、德國和英國開始提高對伊朗不合作態度的批評聲調,伊朗與歐洲的核談判同時陷入了僵局。如果歐盟與伊朗的談判擱置,又沒有第三種力量介入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解決進程的話,危機升級將是顯而易見的。
第三,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以來的伊朗核政策有了一定搖擺,但總體的強硬立場沒有改變。由于1月30日伊拉克大選之后“后薩達姆時代”伊拉克重建進程出現轉機,駐伊美軍開始著手調整行動戰略,從直接打擊反叛力量轉向培訓和扶植伊拉克本土安全力量。這就讓駐伊和駐中東的美軍相對來說贏得了可能發動另外一場戰爭的力量空間。美國如果轉而尋求以軍事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整個中東局勢將出現災難性的前景。
第四,德黑蘭在核問題上的立場更趨強硬。目前伊朗的政策,一是不怕美國和以色列的軍事威脅,二是強調伊朗擁有核開發、包括擁有提煉濃縮鈾的權利,三是在是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要求方面,強調要取決于伊朗政府的判斷。伊朗現在的立場明顯同2003-2004年德黑蘭曾公開表示的并不謀求擁有核武器的主張開始拉開距離。
雖然伊朗核問題完全不同于朝鮮核問題,但上述四個方面的糾葛幾乎同時發生,已經讓伊朗核爭議有可能朝著核危機的方向迅速發展。
·美國目前的政策選擇至關重要
盡管美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伊朗的軍事恫嚇,但布什政府還從來沒有做出要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決定。伊拉克、伊朗和朝鮮都是2002年布什國情咨文中所列舉的邪惡軸心國家。但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后,為了避免刺激德黑蘭,布什政府不再提這一說法,并在2005年1月18日的國會聽證會上由國務卿賴斯轉而稱為“專制國家中的前哨”。作為目前布什總統所發起的“全球自由攻勢”的一部分,對德黑蘭采取強硬的、不妥協政策是美國的既定方針。對于布什政府正在經營的“中東民主改造計劃”來說,實行強硬反美立場的伊朗自然是薩達姆政府之后美國在中東最大的對手。無論對于保障駐中東美軍安全,還是保護美國在中東永久的戰略據點——以色列來說,擁有核武器的伊朗都是美國難以容忍的。近一段時間內,美國的戰略分析家認為,伊朗和同樣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敘利亞已經組成了“德黑蘭-大馬士革軸心”,是中東最堅定、也是最強大的反美力量。
為此,布什政府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除了強硬就是強硬。這表現為美國既不參與同德黑蘭的任何談判,又不同意歐盟國家通過向伊朗提供援助和補償的方式,換取伊朗承諾不發展核武器;既揚言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并進行制裁,又始終不停止對伊朗政府的政治攻擊。與此同時,布什政府也從來沒有說過伊朗核問題只能通過外交解決。在2月下旬的歐洲之行中,布什表示,美國不會承諾不對伊朗發動軍事攻擊。
然而,布什政府以往確實沒有用軍事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打算。其原因,一是美軍已經陷入伊拉克重建泥潭,如果再對伊朗開打,美國難以保證在兩伊同時用兵都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二是對伊朗準備動武只能刺激德黑蘭加緊反對伊拉克重建的進程,美國不想激化與德黑蘭的關系;三是伊戰后的中東局勢動蕩,美國客觀上也沒有能力通過對伊朗開戰,在中東攪起新的戰亂旋渦;四是歐洲國家的堅決反對,如果美國伊朗戰爭爆發,美歐關系將進一步分離。
所以,美國媒體披露說,以色列在過去的18個月內一直在慫恿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但華盛頓卻不為所動。布什總統2月22日在布魯塞爾北約峰會后就表示,認為美國會用軍事手段打擊伊朗的說法是“荒謬的”。這既是為了緩和與歐洲盟友在伊朗問題上的緊張,也是為了弱化國際社會對布什政府普遍的“好戰”印象。
未來局勢的變化非常微妙。布什總統已在3月3日專門就伊朗問題召集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討論對策。目前,還沒有有關布什政府已經決定對伊朗實行什么新政策的報道,但對美國來說,其伊朗政策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要么強硬到底、要么通過政策調整開始尋求轉機。繼續強硬的結果只能讓戰爭的前景越來越難以避免。如果美國真的覺得軍事手段無法解決問題,那么,實行靈活的政策是必然的。歐盟三大國的立場很明確,那就是,繼續同德黑蘭談判,并在談判中向德黑蘭提供“好處”以換得妥協。2月初,賴斯國務卿還一口拒絕歐盟的上述表示,但現在,白宮恐怕是不得不有所考慮了。
·抑制伊朗核問題升級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拋開美國反伊朗的意識形態不說,布什政府沒有理由在伊朗問題上實行一味高壓的政策。美國很清楚,如果對伊朗動手,美國能爭取到的國際支持要比發動伊拉克戰爭小得多。即便是美國最鐵桿的盟友日本,也在2005年1月通過向伊朗政府提供大額貸款的方式,爭取在伊朗獲得穩定的石油利益。如果美國自己不出手,默認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攻擊,伊朗的軍事反擊也很難避免不將美國牽扯在內。同時,以色列軍事攻擊而引發的阿拉伯世界的反以浪潮,很可能使得阿巴斯上臺后的巴以緩和進程夭折。
布什政府現在最需要做的是結束在伊朗政策上的猶豫和搖擺。在布什2月的歐洲之行中,美國曾表示要考慮歐盟提出的給予伊朗好處的方案。但2月底白宮發言人又否定了上述變化。目前,美國與歐洲盟友就伊朗政策的對話和協調進程正在進行。賴斯國務卿在3月3日與有關歐洲國家外長交換意見后,正告伊朗要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但問題是,如果歐洲與伊朗的談判不能有所進展的話,看來德黑蘭還會對國際原子能機構采取強硬立場。
目前,伊朗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新的核查要求的強硬態度固然不利于為自己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但美國不在伊朗政策上有任何松動的強硬立場同樣不利于美國實質性地改善與歐洲的關系。看來,布什政府需要一種“體面”的方式來尋找其真正能兼容歐洲盟友意見的伊朗政策。美歐在伊朗政策上能否接近,是大西洋兩岸關系能否改善的試金石。(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