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2006年12月11日起,以中國銀行業為標志的金融業將兌現全部入世開放承諾,長期處于政策庇護下的國內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巨頭“同場競技”進入讀秒倒計時階段。
中國金融業開放,包含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方面內容。三者開放步驟有先有后,業內遵循著銀行業5年、證券和保險3年“過渡期”做法,后兩者如今已基本兌現了入世承諾。
作為最后全部兌現開放承諾的領域,中國銀行業享受了世貿組織對發展中國家成員可以適當延長履行開放承諾的時間的優惠待遇。自2006年12月11日起,按照銀行業入世承諾底限,中國將取消對外資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允許向所有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允許外國金融機構辦理異地業務。
作為入世開放的重要一環,中國金融業開放向來爭論最多。入世近5年來,按照漸進、有序的開放步驟,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已顯著提高。“銀、證、保”三大領域中“外資機構”身影頻閃,令人矚目。
到今年9月底,中國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達到25個,獲準經營人 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機構已達111家。證券業、保險業已提前實現入世承諾,目前已設立7家中外合資券商,23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52家境外機構獲得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外資保險機構在華設立了121個營業性機構、近200家代表處。
外資進入,給中國金融業帶來了競爭活力。QFII先進的投資理念,外資保險公司超前的經營思維、外資銀行對開展人民幣業務高漲的積極性,令人深感推進國內金融改革的緊迫性。幾年來,國內金融機構加緊強身健體,以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為標志的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效果顯著。
外資到來,機遇和挑戰并存。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國內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開放對國內金融機構施加壓力,提高其競爭力;另一方面又不能放手隨意開放,對國內金融體系形成大的風險沖擊。
“銀、證、保”三個開放領域中,關系國家經濟發展命脈的銀行業關注度最高。中外資銀行的競爭焦點是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發展速度已經超出預期,并將成為其業務發展重點。此外,不少外資銀行陸續設立了零售銀行部開辦個人理財業務,原先以批發業務(除個人客戶以外的大額信貸業務)為主的局面逐漸被打破。
雖然有關條款在整體上限制了外資入股銀行業的比例,卻無法限制外資對中資機構特定業務上的壟斷和滲透。以發展前景極其看好的信用卡業務為例,外資已經基本上占據了優勢或控制性的地位,目前外資機構事實上已經在主導很多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
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頭腦清醒。當前國內金融業發展整體水平不高,潛在的金融風險還仍然存在。入世過渡期結束后,我們必須在金融全球化進程中,更加注重健全金融安全網,提高金融防范和化解能力,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