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本文化的感受,對于我這個歷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另有一番滋味。在日本,我并未感覺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反而還很熟悉、親切。首先,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鋪天蓋地的都是繁體漢字,雖然我不知道其讀音,但意義一看便知。其次,日本傳統的和服、傳統的建筑風格、從小店伸出的宛如中國古代酒幌的布質廣告牌等等,都仿佛把我帶回了古代。如果不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林立的高架橋以及往來穿梭的汽車、行人,我簡直懷疑自己是否回到了中國的史書所描述的景象之中。不過,日本畢竟“脫亞入歐”了一百多年,西方文化在日本文化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各式各樣的“道”:在日本,常見的有茶道、書道、劍道、柔道等等。在日本二十多天,我深切感受到日本所謂的“道”,其實是日本民族對某種事物由形式到內容再到精神實質的領悟(當然,軍國主義時期提倡的“武士道”精神,至今仍為東亞、東南亞國家所不齒)。以在福井體驗的茶道為例,首先,茶道館的入口只有半人高,進入茶道館的仁兄小姐們,不論何人,都要脫鞋,鉆過“狗洞”,才能入室烹茶品茶,表示茶道面前人人平等。進門后要膝行跪坐,恭恭敬敬地接過茶碗,放在身前一定位置。碗沿花紋的朝向也有講究,不能朝自己,要朝向客人,以示尊敬。做一小碗茶,據說要經過兩千道工序。根據我的觀察,做好這些工序要把握好幾個原則:一是要表示對客人的恭敬、二是顯示所烹茶衛生干凈、三是火候控制得當、四是姿式的優雅美觀。喝茶前要先吃甜點,烹好茶后,要接過碗轉兩個半圈,然后再分為三口半喝下去。如此先甜后苦,別有一番滋味。茶雖苦,但回味芬芳。喝完茶要把碗放下,再趴下來左看看右看看,表示對碗的欣賞。茶道之繁瑣、復雜,使其難以流行于普通家庭,而只能成為一種藝術。然而,欣賞其過程,細細思考其中的含義,也不失為一種放松體驗。茶道館的負責人曾自豪地說,茶道雖然源自中國,但日本人對其精神的把握,已非中國可比。此言確實不假,在中國,能如此注重烹茶、品茶之道,并將其發展為一種文化,恐怕已是封建時代的事情了。
由此我想,當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的同時,卻每每發現別人的很多東西,在骨子里其實是曾被自己拋棄的東西。就如日本各種各樣的“道”,以及保存至今的中國唐代建筑風格的日本民居,便是如此。那么為什么被中國人自己淘汰或者忽略的傳統文化,在國外包括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卻被發揚光大了呢?是否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發揚之處,或者有其更深刻的含義?從中我們是不是要反省一下、檢查一下,看看現在國內是否還有很多好的、有價值的東西因為沒有被真正認識而正在被我們繼續丟棄?我們引以為傲的國粹比如武術、太極拳等,為什么不作為一種全民族的文化加以更大力度的推廣呢?政府在推廣先進文化時,是不是應加大作為,真正具體地予以落實而不僅僅是當作口號?當然,這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答得了的問題,也不宜在此作過多討論,僅作為一個問題,同大家一起思考。
崇尚簡單、質樸、自然、清潔:日本人布置房間時,似乎從不考慮華麗,而是追求返樸歸真。木質的地板、木質的桌椅、木質的墻壁、木質的窗格、紙糊的窗紙,連吃飯的碗,似乎也偏愛用木質的漆碗。日本人特別注重對樹木的保護。東京巨型的高樓大廈之間,經常見到成片的樹林,那郁郁蔥蔥的樹木,一看就知道至少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了。日本傳統家庭都有狹小的庭院,主人從不讓它空著,總是種植松樹、花草什么的,看起來就象是一個個縮微的小花園。在東京,空中和地上往往分不出來,在高高的臺階上,同樣也能看到鋼筋水泥地上生長著一排排樹木。通過和日本人交談以及自己曾查閱過的資料,我了解到日本也曾經經歷過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經過多年的治理,日本的自然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最重要的是,在日本,建立一個“沒有廢料排放的社會”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主動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日本公眾的習慣。日本的商品從生產開始,就已考慮到其回收利用。我們住處的垃圾箱,就有五六種,專門放置種類不同的垃圾。廁所的手紙也是可溶的,便于回收。日本人愛清潔,進屋都脫鞋,不隨地吐痰。諾大的東京,幾乎見不到什么灰塵。
生、冷為主的飲食結構:去日本回來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沒有不變瘦的,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這和日本的飲食結構不無關系。在日本二十多天,不論是在日本的餐館(中餐館除外),還是民宿家庭,我從沒吃過一盤炒菜,因為日本人認為炒菜損失的養分太多,不利于健康,他們要么生吃魚、生肉、生蔬菜,要么煮、燉或者油煎油炸食物。對中國人來說,吃生魚生肉生蔬菜可能還不習慣,怕有寄生蟲農藥之類的東西,但在日本大可放心,因為這些食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吃了不用擔心會拉肚子。從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什么西方人會給中國設置“綠色壁壘”,為什么他們拒絕高農藥殘留的蔬菜和高抗生素的肉類。此外,在日本的食品上,一般都標有本食品的熱量值,時時提醒人們不要攝入過多的熱量。日本人之所以長壽,科學的飲食習慣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吃的方面,他們講究的不是多,而是講究恰當、合適、健康。舉一個例子說明日本人對吃飯的“講究”。在福井市長舉辦的歡迎宴會上,我們每桌十來個人,卻只上了四盤菜,份量也少得可憐。回賓館以后,管理員過意不去,特意給我們每個房間送了一盒方便面。我在想,如果中國的接待也能變得如此簡單,行政效率恐怕要提高不少個百分點。
推崇佛教:令我非常驚奇的是,在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政府和社會不但不排斥佛教,反而推崇佛教。他們認為,佛教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對于維護社會穩定具有推動作用。我們在福井縣訪問的北陸高中,就是一所佛教學校,除了正常的課程外,每個月學生都要參加宗教儀式、活動。另外,福井民間也經常進行與佛教有關的宗教活動。我們民宿的家庭中,有一個家庭的戶主就是住持身份,平時他和正常人一樣,擁有妻兒和自己的工作、房產,但當有宗教儀式或活動時,他就擔任活動的主持。我們訪問的福井縣永平寺,每個周末都有禪道體驗。寺院為客人提供一個床位,讓客人感受寺中寧靜祥和的氣氛,在古佛青燈中思考人生。在東京的淺草寺,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每天來往的游客、信徒相當之多,以至于附近發展成為一片巨大的商品市場,各種小玩意琳瑯滿目,令人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