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環球在線 >環球快訊
美侵犯世界金融隱私

[ 2006-06-28 09:42 ]

 

環球在線消息:住在美國洛杉磯的拉姆是一名來自索馬里的移民。每年他在向老家匯款后都遭到美國有關部門的嚴查,調查人員對匯款的數額和去向了如指掌。對此他一直感到奇怪,直到最近他總算明白了,他是被美國政府懷疑為“恐怖分子”,他的銀行交易情況已經被美國有關部門嚴密掌控。6月23日,美國《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幾乎同時曝光稱,“9·11”之后的5年來,美國政府一直通過“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監控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8000家金融機構的交易情況。拉姆就是其中的一個被監控對象。

“全世界的隱私都被侵犯了”

據《紐約時報》等媒體23日報道稱,“9·11”事件以后,美國政府就一直通過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來獲取各國銀行交易的信息。報道說,這一秘密項目由美國財政部主管并由中央情報局操作。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成立于1973年,是國際銀行同業間的合作組織,其業務主要是把全球范圍內原本互不往來的金融機構全部串聯起來,進行信息交換。該協會為各國銀行的結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標準化、自動化的通訊業務,從而大大提高了銀行的結算速度,因此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通訊網絡,客戶包括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近8000個金融機構,它每天輸送多達1270萬個銀行交易記錄,涉及的資金高達約6萬億美元。

有分析認為,鑒于多數國家的絕大多數銀行都加入了“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因此全球任何一個個人、組織或公司的銀行交易情況,都有可能被美國政府“偷窺”,“不僅美國公民的隱私權被侵犯了,全世界的隱私權都被侵犯了”。

白宮惱火媒體泄露“國家機密”

媒體對這個秘密計劃的曝光,讓白宮和美國政府官員非常惱火。即將離任的美國財政部長斯諾23日稱,美國媒體這方面的報道“令人遺憾”,它們泄露了調查人員所利用的來源和方式,結果只能“對恐怖分子有利”。

美國副總統切尼24日在芝加哥的一次午餐會上對《紐約時報》等媒體泄露“國家機密”的行為進行了譴責,他說,“我對此感到非常氣憤”,這些報道使美國政府“更難預防針對美國人民的襲擊”。

《華盛頓郵報》在24日頭版頭條報道稱,一些美國政府官員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數據庫確實為美國查找恐怖分子和組織的資金來源提供了線索,甚至直接導致印尼巴厘島爆炸案策劃者、“基地”組織重要頭目漢巴里的落網。

為了保住這個“國家秘密”,美國政府不惜冒“干涉新聞自由的風險”。據《洛杉磯時報》資深編輯麥克馬納斯透露,就在媒體準備報道這一事件前,美國政府官員22日與這些媒體代表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會面。官員們強調監控計劃屬于合法范疇,美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充分保護”公民的隱私。對此,這些媒體表示,它們認真考慮了政府的要求,但因此事涉及“公眾利益”最終還是決定公開。

美國政府觸角如何伸進來的

銀行交易和轉賬信息不僅涉及高度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這些信息經過統計后常常能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實際運行狀況,是國家的最高機密之一,美國政府是如何將觸角伸入如此隱秘領域的?

美國一些業內人士透露,在國際金融領域,有一個普遍遵守的行業法則:嚴守客戶的機密,哪怕是外國的執法機構施加壓力。但“9·11”事件后,這一行業準則也被迫改變。在美國的要求和壓力下,包括“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在內的不少國際機構,被迫違反了職業道德,向美國提供了不應該提供的信息。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在事情被曝光后也發表聲明承認,“9·11”剛發生,美國政府就向其發出了傳票,該協會“出于支持反恐”的考慮,向美國提供了銀行秘密信息,但它當時要求美國只能將這些信息“嚴格地限制在反恐的調查上”。用《洛杉磯時報》的話說,“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打破了國際金融界準則,做出了一個“嚴重的違反行規的舉動”。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在美國業務頻繁,而且像其他許多國際經濟和金融組織一樣,其數據中心設在美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該協會違反“行規”,還因為其有私利可圖。它和美國政府存在一種相互利用的關系,為了得到美國政府的關照,它向美國政府提供的方便其實已遠遠超出了反恐的需要。

《洛杉磯時報》稱,根據該協會數年提供的信息,美國財政部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和不斷增長的金融反恐數據庫”。

美“金融反恐”的背后

盡管美國的金融反恐措施在反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許多反恐專家認為,這距離徹底斬斷恐怖主義財源的目標仍很遙遠。不久前,聯合國負責監督對“基地”組織進行財政封鎖執行情況的小組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各國有關機構僅截留了流向該組織的1000萬美元,而據估計,“基地”組織每年取得的財政支持高達3億美元。因此,該報告稱,“基地”組織獲得金融和其他經濟資源的渠道依然暢通。歐洲的一位銀行官員甚至直截了當地說:“按照我的看法,這種努力幾乎沒有價值。”

既然金融反恐措施的效果并不能讓人完全滿意,那么美國為什么還要執意將這場金融反恐戰繼續下去呢?許多專家認為,除了反恐這條看得見的戰線外,美國“反恐金融戰”背后還有一條“看不見的戰線”,即通過設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金融中心和大銀行施加壓力,借反恐之機,打擊敵對國家,同時整頓國際金融秩序,控制國際資本流向,最終維護美國的金融霸權。

“9·11”事件后,美國財政部成立了“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負責公布涉嫌恐怖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的黑名單,并執行相關的“資產凍結令”。據報道,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認了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恐怖分子”名單,并凍結這些賬戶的資產。這種迅速有效的制裁成為美國打擊敵對國家的重要手段。在美國《聯邦紀事》最新公布的黑名單上,不僅包括拉登和“基地”組織的骨干分子,還有朝鮮、伊朗、緬甸、古巴、蘇丹等國的一些政府機構和組織。

另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國際上出現了一大批金融中心,由于實行嚴格的保密制度,世界大量資金,甚至包括美國的一部分資金都紛紛流入這些金融中心,然后經過這些中心流向其他地區,這嚴重影響了美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控制力。據美國參議院的一份報告,目前世界上共有約70個海外金融中心,共聚集著約4000家離岸銀行,它們控制著大約5萬億美元的資產。美國一直對這些金融中心非常不滿,“9·11”事件后,盡管許多金融中心,如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離岸金融中心和恐怖襲擊沒有明顯聯系,但美國仍然重點對它們施加壓力,逼迫這些金融中心加強監管。而美國對自己國內的銀行監管的態度卻較曖昧。根據經合組織“金融特別行動小組”的一項報告,美國反洗錢措施的嚴格程度在29個發達國家中被列倒數第三,僅略好于墨西哥和加拿大。

據報道,在美國采取上述措施以及其他經濟措施后,曾一度呈現出流出趨勢的外國資金重新回到了美國。據報道,從2001年到2005年,外國擁有的美國資產增加了26%,其中外國投資者對美國政府債券的持有增長了3073億美元,這對美國的經濟增長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國做法遭多方質疑

對于美國監控全球金融網的消息,美國財政部主管反恐和金融情報的副部長利維宣稱,美國的法律只是禁止政府從金融機構獲取私人金融記錄,但“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并非金融機構,而只是一家信息服務機構,因此美國政府的做法并不違法。但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就連一些參與該項目的美國官員私下也承認,該項目實際上是鉆了法律的空子,做法并不光彩,一經公開必將引起爭議。

美國監控全球金融網的消息曝光后,歐洲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跟蹤報道,并紛紛對美國政府此舉提出質疑。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雖然美國政府堅稱他們的行為是合法的,但仍可能導致侵犯公民自由的指控。德國《明鏡》周刊以“銀行沉默,消費者保護拉響警報”為題發表評論說,布什政府此舉不僅破壞了多國銀行體系的保密信用,還侵犯了包括德國消費者在內的各國消費者權益。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表示,通過從銀行、信用卡公司等機構收集消費者的金融記錄并做出分析,美國政府可以了解到個人和組織的消費模式、停留地點等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追查恐怖分子活動的蛛絲馬跡。但人們必須警惕美國政府為了一己私利,做出超范圍的事。這種做法可能造成大量金融信息單向流向美國,造成其他國家的金融狀況暴露在美國面前,從而嚴重損害國家的安全利益。(駐美國、比利時、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尚未遲 李永群 朱琦 青木  記者 江雪晴 特約記者 李東風)

 

一周新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