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餅”一詞的記載,在南宋《武林舊事》一書中就早有發現。由該書中可知,當時的月餅是蒸制而成的。這種籠蒸的面餅作為中秋必食之品,直到現在仍是山東、河南等地的流行風俗。
到了明清時代,月餅已成為我國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宮史》中載“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如有剩余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沈榜的《宛署雜記》在記述明朝萬歷年間北京風俗時說:“八月饋月餅,士庶家俱以月餅相饋,大小不等,呼為‘月餅’。
(環球在線: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