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曼德拉之魂永不熄滅
葬禮安排在上午11點舉行,但從凌晨兩點起就不斷有人陸續前來,可以容納10萬人的體育場到葬禮開始時差不多已經滿員了。
【記者手記】在廢墟世界中尋找迷失的希望
救護車趕到了,兩名醫務人員跳下車,懷中抱著兩個男孩,沖進和平方舟的戰地醫院。這兩名男孩在河水泛濫的河邊被發現。他們當中一個7歲,另一個6歲。
2013年——中國夢之年
今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事件迫使奧巴馬總統取消了一系列國事訪問,也缺席了巴厘島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為了峰會上影響力最大的人,美國只能通過口頭表態來強調它在亞洲的核心地位,有些諷刺。
英國首相卡梅倫開通中文微博 獲大批粉絲關注
我早就觀察到外國政客試圖通過社交媒體接觸數以百萬計的中國粉絲。他們的團隊抓緊時間用英語、法語或者其他語言上傳政客的日程、言論和想法。但是,中國的民眾通常看不到這些信息,主要原因在于它們都不是用中文寫的。
盧旺達發展信息產業 推動非洲一體化進程
盧旺達的逐漸重生也依賴于其對于信息與通信產業(ICT)的投資,這一產業使整個盧旺達地區連通并統一起來。
【記者手記】中國制造商進軍非洲市場
中國與非洲的合作,現在已成為國際關注的主題,在過去評論往往把重點放在中國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橋梁、水壩、體育場館、港口等,但現在評論認為中國目前主要是對非洲大陸的自然資源感興趣。
美國首個高鐵項目會威脅唐人街遺址嗎?
為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正經歷著一場高鐵建設熱潮。到2015年底中國高鐵總里程預計將達到17600公里。
【記者手記】英媒將焦點投向中國
當我早晨醒來的時候,我注意到氣氛有些異樣。餐桌旁的電視機正在播送家鄉中國的圖片,BBC新聞頻道正在對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做追蹤報道,投遞到我家門口的《金融時報》也刊載了相同的新聞頭條。
【高端訪談】中國駐波蘭大使:“歐洲季”訪問旨在互利互惠
(《中國日報》11月29日發表文章,原標題:“歐洲季”訪問旨在互利互惠。) 中國駐波蘭大使徐堅表示,中國進一步增進與中東歐國家的關系,這是旨在實現戰略雙贏的中國-歐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手記】“海燕”過后,菲律賓萊特島滿目瘡痍
乘輪渡達到萊特島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超強臺風“海燕”留下的重創-海邊無數的椰子樹有的被刮斷了樹枝,有的甚至被連根拔起。在崎嶇的道路上每隔幾公里都能看到一個木頭或紙板做成的標志,寫著“請幫幫我們”或“我們需要食物”。